据传:从前,此地是片荒岗,有人在岗上建造一座庙宇,因庙宇距离县城四十华里,故名四十里岗庙。历经漫长岁月庙倒迹毁。后人在此建村兴集,并以四十里岗庙的谐音定名为柿树岗,沿用至今。

保和,俗称“姆几坟”。1950年改名为“保和”,意为保卫和平,故名。

境内有名为“大沙河”的河流流经,乡政府驻地临近大沙河而得名“沙河”。

一百多年前,大杨树镇区这个地方是一片空闲的开阔地。没有高大的树木,大部分是灌木丛生的小树和草甸子。但在甘河北岸的冲击平原上,却生长着两棵伟岸高大,出类拔萃的白杨树,其直径约1米多。当时有一些“安达”(经商做买卖的人)都以这两棵大杨树作为经商地点标记进行商品物质交易;一些利用河流放木排和购买木材的汉族人偶尔路经此地,也以此作为停排休息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因此得名“大杨树”,并延续至今。因“大杨树”在该地区被当地人熟知并使用,故以大杨树命名镇区。

隋开皇十年(590),在此地设慈州,后慈州演化为“磁州”,是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古地名“磁州”得名磁州镇。

因主辖和平里的居民区,负责辖区内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故得名为和平里街道。

因境内有战旗水库,故名。

“巴彦塔拉”系“蒙古语”,“富饶的草原”之意,乡名即因地处水草丰美的草原得名。

根据兵团团场统编番号,以团场为单位编排的数字作名称,团部驻地铁干里克,维吾尔语,意为“锒铛刺丛生的地方”。“蒲昌”地名源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公园1892年,蒲昌城遗址位于三十四团团部东南方15公里处的蒲昌古城,以“蒲昌”为镇名,既有历史的屯垦文化内涵,也有当今兵地融合的现实意义。

据传,此地原有钱姓曾在京为官,受封侯位,在此建过花园,园内花果累累引入注目,人称花果园,后人在此四周开店设铺,从事经商,故村庄得名花果园,俗称花园。

取镇住海浪,不使它兴风作浪之意。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向两越,或出东海,动齐燕,亦南北之吭喉矣,周显德取其地,始通吴越之路,命名通州。”

因此地盛产龟,又因地低洼,常归(积)水成湖,故名归湖。

因境内多青杠树,且驻地一带处峡谷低处,形似水塘,故名青杠塘。

因丰溪河流经此地,故名。

因早期江氏迁入定居,故名。

初名长留店,1911年曾在村东出土“长留店”门额残石,上书“至元二年”。据传,永乐扫北(1403-1424),长留店被剿,劫后幸免者,按宗族各自立村。此村在前称前各庄。《嘉庆莒州志·文献志》载:“刘琛,果庄人,六行兼尽,父病,梦一老人告曰:‘州西南土山有神泉水可疗’。醒不待旦而往,取水回饮之,果愈。”邻村传称为因果之报,自此演变成果庄。

建村时因苏姓居多得名苏家庄。因镇政府驻苏家庄得名苏家庄镇。

305 306 307 308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