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指地理位置;街道:指政府派出机构通名。
因原石门乡得名。石门乡名称由来待考。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有一姚姓受官府指派来此地垦荒屯粮并建村,命名为“姚官屯”村。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更名为“姚百户屯”。清顺治年间兴济撤县,“姚百户屯”又恢复了原村名姚官屯。永乐二年(1404)政府实行大移民,大量移民来此定居,故取名姚官屯。因镇政府驻地于姚官屯,故得名姚官屯镇。
据县志记载,明朝燕王扫北时,宣战两家来此立村,因此处屯过兵马,得名“宣战屯”。后来张氏人口逐渐兴旺,战氏人口稀少,民国十二年曾更名为“宣张屯”,由于世代沿化,“张”字逐渐改为“章”字,即“宣章屯”。镇政府驻地位于宣章屯村而得现政区名“宣章屯镇”。
向阳,取向着太阳之意。
德隆,1933年设德隆乡时,取德窝、兴隆2村各一字得名。
张家塬: 辖区内村的名称。镇: 乡级行政区。该名称指以辖区内张家塬村名设立的镇。
以杨白寺谐音得名。
祭城为春秋初期郑大夫祭仲的封地,西周成王初年,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暂摄朝政。管叔和蔡叔联合商朝宗室、商纣王帝辛之子武庚一起叛乱。周公旦率军东征,平叛后,周公旦第五子被分封到了原来商朝方国——祭国的土地上,建立姬姓祭国(今郑州郑东新区祭城)。因祭国爵位为伯爵,因此史书称其为“祭伯”。祭国在此地营建城池作为国都,史称“祭伯城”,后简称祭城。街道因此得名。
宏业村街道四个居民区原为上海铁路局蚌埠段铁路职工居住群,是蚌埠市最大的居民集中住宅区。宏,意即大;村,指周围原烟墩、沈圩两个自然村,故名宏业村街道。
因办事处驻地紧邻辖区大虞河头村而得名。
清康熙九年(1670),李、马二姓由辽宁建昌县逃荒至此立庄。因此地有一季节河,降雨水涨,雨过干涸,全年大部分时间无水,故取村名干沟。
阿克喀什,维吾尔语,意为“白色堤岸”。
相传元至正年间,有梁姓、徐姓人家从苏州阊门迁此拓荒,梁家建宅于西首,取名梁家缺,徐家建宅于东首,取名徐家垛。经过两家几代人辛勤耕耘,富甲一方。经双方议定取两家姓氏为庄名,得梁徐。
清康熙年间,陈氏由沈阳迁到这里居住,修围栏做墙,人们称陈栅栏,后演化为陈栅子。因驻地陈栅子故得名陈栅子镇。
喀格勒克,维吾尔语,意为林密多鸟。
含义指位于澧水南岸的乡镇级行政区。
天历二年(1329),元封阿剌忒纳失里为西安王(豫王),遂筑豫王城。明时称豫旺城或预望城。清顺治年间,人们将豫王城改为预旺城,由“王”及“旺”,取其兴旺、发达之意。
热门文章
中街街道
塔湾街道
修武县
元阳县
大塘街道
新原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