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末年,王姓村民迁居此地河边而得名王家河。王家河街道是王益区辖乡级行政区,管理机构为办事处。

李姓人首迁此地,始名李家寨,清朝易名为李家庄。

有美好、光明的前景之意。

因村东有村,该村居西,曾称村名“西韩”。至唐此处修筑官道,通京长安,道旁有韩姓人家开设骡马大店,人称“韩家大店”,后此处成村,取“韩家大店”简称“韩店”而得村名。明,洪武元年,扩廊贴木《遣韩礼》提潞安,偏将军杨燝遏此大战败之,史称“韩店大战”。“韩店”称名由此载入史册,传至今。

因该地原为一村,名“水步头”,后成为圩名,区政设署都在该地,沿用该名,故名。

因地处城区北部而得名。

因街道办事处驻地而命名。

明洪武十五年(1382),实行军民囤田,此地是前卫卫所驻守防卫中心,与后卫相呼应。因镇人民政府驻前卫社区,故名。

因境内的一座桥梁“厚桥”而得名。

庐城西大街位处低山岗上,俗称“岗上”,岗下有绣溪河水于此拐弯南下至县河,俗称“西门湾”。取“岗上”和“西门湾”首尾各一字,得名“岗湾”。该区域为庐城“百年老街”,乃古县城最繁华的商业区,粮、布、药、南、杂五大行业,铁、木、竹器各类加工业,以及染坊、酱坊、水作坊等大小作坊,“邑当全盛,商贾辐辏,百工云集”, 有“金岗银湾”之誉。综合历史地理因素,街道取名岗湾街道。

唐贞观年间建村,因前河沟里有两块大石头,相传是从天而降的星星石,故村得名神星。后因镇政府驻神星得名神星镇。

境内姜营坝有黄家坪村,古称黄家坪,因本地属官人“黄百万”管辖得名,后村中设了小集市,改名黄坪街。因镇政府原沿用原驻黄坪村,故而得名。

清乾隆时属义宁州上武乡二十三都,该地为第三都,惯称三都,故名。(《江西省铜鼓县地名志》1986版)。

1953年在华山路西侧建郑州第二砂轮厂,在厂东建南北走向绿化带,将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并将生活区定名为绿东村,其含义是在绿化带以东的“村”。街道办事处位于此地,故名。

当地居民把位于山上溪流汇聚而成的小水池称为“山坑”,因街道位于鼎湖山南麓,街道办事处设在鼎湖山天溪、云溪水系汇合的山口,故名坑口。

贡,壮语gyong,即鼓。传附近红水河水流湍急,声如擂鼓,故名。后亭上屯打铁街迁至此地,渐成街圩,称“贡圩”。1920年,广东商人劳半更到此经商,认为此地临河,是“山川水贡”之地,改名为“贡川街”。

此地原为大荒甸子,形似长方形台子。

明朝时,村前是樟木林,时称“樟林”,清乾隆年间,洪水冲毁村庄,村民重建村落时,取名“漂溪”以志其害。后以音形相近演变成“标溪”。

282 283 284 285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