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时,刘秀路过该村东头,刘秀在此下马卸鞍休息,将尘土抖在此地,形成马鞍形状的土堆,故取名鞍子岭。1949年改为安岭。
明末,褚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于庄西修建一座“奶奶堂”,取名褚家堂,庄以堂名,渐演变为褚堂。
“天”,即指境内的天台山。“元”为园艺场名称首字的谐音。“天元”,既是天台山与园艺场的合称,也含“岁时运行之理”“天之正道”之义,也以此寓“天元初起”。
原名后溪,因政府驻地场头石坡上有一小山,山顶为圆形,高不过七米,向东延伸出两条小埂,埂中小弯处常年流出一股清泉,不管天旱下雨,泉均有碗口粗,故取名一碗水场。1939年废区设乡时,人们觉得场名不雅,因一碗水的小山状似元宝,清泉又源源不断,故取名宝源场。以乡政府驻地宝源场而得名宝源乡。
因古时该地是“百里平畴,突出一屿”,取珍贵岛屿之义,设镇时沿用,故名。
大同,壮语 Daihdoengh,“大 daih”同汉义,“同 doengh”指田垌。大同街附近有一片较大的田垌,故名。
“明月寨”与“中山观”各取首字母得名“明中”。
藏语,意为“三个村”。
以禹王宫大房子之“房”字和大石坝之“石”字得名。
什轴,蒙古语,“什日轴”的转音,意为庙宇。该村原名“旦州板”,蒙古语,意为管家人的房子。清乾隆年间,由山西迁来闫、彭两家人居于此地,因受洪水威胁,在村北修了座庙,更村名为“什日轴”,后转音为“什轴”。为与邻村相区别冠以方位,取名为“北什轴”村。
早年闫姓在此聚居兴集得名。
1940年将兴安乡和翠云乡合并,取其“安”“云”二字得名。
明嘉靖年间筑,因其东达神池,西通岢岚,北向偏关当三路之冲,故名三岔堡,后人们简称三岔。
因皇帝年号得名。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沿用至今。
取“中华兴旺”之意。
石壁镇辖客家祖地石碧村,唐代取如石壁一样坚硬不可欺之意得名。
此地开发之初,经常有野兽出没,危害生命,有一位复姓那丹的猎户行猎除害,受到人们尊敬,被称为“那丹伯”。他死后,为了纪念他,将此地称作那丹伯。
钟鼓楼又名镇江阁,始建于明初,其后多次被大水冲毁,又多次重建。清乾隆元年(1736)扩建后颇为壮观。它是一幢红柱黄瓦飞檐斗拱式亭阁。外观三层,内有七层。里面有钟有鼓,故名钟鼓楼。
热门文章
天池镇
迎泽街道
锦州市
泉上镇
热河南路街道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