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岿”山峰巍巍的意思;“美山”象征山上风景优美,高大俊秀。

因街道位于陡沟村,故名陡沟街道。

寓意平安的双阳湖,故而得名。

阳泉曲镇有阳泉溪水,《水经注》载:“胜水合阳泉水,水出西山阳曲谷”。由于泉水曲行东流,故名阳泉曲。

昔年为牧羊场,因而得名。

“长岭”源于驻地村屯名,因初建屯时,屯后有一条形似土龙的丘岭,得名长岭子,简称长岭。

因境内有河流名为“黄尾河”,故名。

瓦石峡,维吾尔语,意为喧闹之城。

位于海伦市北部。

取“振兴中华”之意得名。

因辖内台东镇,因此命名为台东街道。因位于明代所设烽台岭(今贮水山)之东,故名“台东”。据《杨氏族谱》记载,明代杨姓先祖从云南迁居崂山乌衣巷,继之迁至此(今台东邮电局一带)创立杨家村。1893年清朝总兵章高元在杨家村北侧设立军用有线电报房。1897年德国占领胶澳后,杨家村被划入德国租借地内界青岛区,为该区内9个小区之一。德国征购青岛村、会前村、鲍岛村诸村,部分村民相继迁至杨家村附近空地建房栖居,形成台东镇。

域内原有长沙通往湘潭的古驿铺洞井铺,街道因此得名。

“扎日”意为“乱石滩”。

相传,战国时期,此地有一道运粮河,水到此处流势变缓,故取名消停村,后改称肖村。因乡政府驻东肖村得名肖村乡。

境内热溪村有一高原胡泊,水已枯竭,湖泊中“牛”形巨石,似牛陷其中,故名为陷牛。“陷”字在当地方言中读“汗”,因转化为“汗牛”因此得名。

视高,此处是“石膏”的谐音。始建于明末清初,因当地常有石膏交易,又是成都往南边的必经之路,官方在此设立官铺,被称为石膏铺,后商贸繁荣而形成石膏场;场外有一木桥名“万福桥”,屡被火烧,重建时,有一县官路过,脱口咏出“石膏改为视高,视高永不火烧”,从此得名“视高铺”,街道沿用为名。

很早以前,这里称为城子疃,后以音命名为城子坦。

因光禄是古代官名,姚州土司知高麴,从黔国公沐天波讨沙定洲之乱,后辅永历陛封光禄少卿,故而得名。

2357 2358 2359 2360 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