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黄土的区域建立的乡级行政区。

相传四百年前上垟村附近森林茂密,乌鸦群集,村下首西北岸为一片田垟,乌鸦啄食田间,俗称“乌鸦落垟”,故名上垟。又说村庄坐落田垟上首,故名上垟。

三棵树自然寨因寨脚有三棵古树,因树得名。苗语称“谷银”(Guf Yenf),意为丝栗树上方。

中枢,原名亭子坝(“因城北里许有一石如亭子而得名”)。后设仁怀县治于此,此地地处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全县“中”部,又为南北交通枢纽,而得名中枢。

因该乡设置时,乡政府驻地为灯塔村,取用灯塔之意,故而得名。

藏语,意为“平地”。

因乡人民政府驻岔河村,故名。彝语地名,岔河村村庄周围的箐沟上有衫木桥得名。

据民国版《邹县地理志》载文:“群峰衔接,络绎不绝,远望若水上之凫。”故名凫山。凫山路是1982年县政府以自然实体境内名山—凫山而命名。

域内有丰富的汉代遗迹,又有主干道汉华路经过,故名。

兴隆寓意生意兴隆。

因境内有光明路,故名。

新华街“新华”的意思即新的中华民族。进而引申为新中华的街道。

“王家河”为一自然镇,“王”为姓氏,“河”指流经辖区的滠水河。“街道”为乡级行政区域。

因驻地山大沟深而得名。

石塘圩由卢光君于1924年规划建成,因靠近石塘村得名;石塘村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因村中有钟秀、龙狗两座石山和一方大池塘得名。

原名石梁寨。明天启六年(1626)于寨北门外的清潩(yi)河上修建石拱桥,名大石桥,村同桥名,简称石桥。因乡政府原驻石桥村得名。

得名于范公堤上曹姓聚居的埠子,“曹家埠子”,简称“曹埠”。

因所在片区主要干道为府青路而得名府青路街道。“府青路”指府河岸至青龙场的干道,各取首字,得名为府青路。

2345 2346 2347 2348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