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三十八年(1380年)建圩,因圩内有馨山书院,学子博学多能,故名博合。后谐音简写百合。

位于县城中心,原城关镇所辖北片区,因此称其城北街道。

河流距离县城三华里,故名三里河。

据《广舆记》载:“南桥是与北桥相对而言,两桥相隔三十里”。据清嘉庆《松江府志》载,“南桥,在十三保,一名南梁,直北有桥,傍横泾,曰北桥,古亦镇也,有大冈路直达二桥,长四十余里,中阻黄浦,亦尝构梁,即乡人误为黄土桥者。”“南桥”指旧时桥名,镇以桥名为名。

相传原名凤凰村,始建年代无考。因村庄形似凤凰而得名。该村常用洪水灌溉,土地逐渐改善,故改为洪善。明初在此设洪善驿。

因域内两河口得名。大沟里、马家沟之汇合处而得名“两河口”。

“夏曲”意为“劈山河”。

龙临,壮语 Raengzndaem,“龙 raengz”是溶洞;“临 ndaem”是黑暗之意。因驻地过去缺乏水源,饮水要到附近深暗的溶洞挑取,故名。

因地处低洼狭窄之地,故名。

清咸丰年间扩建双桂堂时挖出一根金带子,双桂堂又名金带寺。

红安,原名黄安。据《黄安县志》记载,因春秋时地属古黄国,为求“地方宁谧,生民安妥”故名“黄安县”。另有一说,春秋时黄国在今光州,黄安不是古黄国辖地。1931年,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

唐代,因境域位于白浪河和虞河之间,常遭洪水冲击,居民为避水患筑堤护舍,取吉意称固堤。以街道办事处驻地固堤村命名。·

原称青龙镇,因孙权在此造青龙战舰而得名。明置青浦县,缘由大抵有二:一说因附近有青龙江(青龙港)、浦家港(西胜塘),取两条河流首字得名“青浦”。另一说以青龙镇的“青”字和赵屯、大盈、盘龙、顾会、崧子5浦的“浦”字得名。

清康熙年间有曹氏资助建桥取名曹家桥,政区以桥得名。

因新余市主城区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其所辖区域为新余主城区的北部,且属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单位,故名为城北街道。

因地处连绵巍峨的大盘山群峰南麓,得名“盘峰”。

乡政府驻地六合村,为彝族聚居地,故名。境内有一块平地,民国时期四面八方群众来此赶集,进行农副产品流通、交易,形成一条街。因此街位于六条大路的终点,故而得名六合。

因公主陵位于公主岭市区以北5千米的土岭上,“岭”是“陵”字的谐音,故名公主岭。清乾隆十二年(1747),清高宗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下嫁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王三子色布腾巴尔珠尔。乾隆五十七年(1792),公主卒,葬于中峰之下。其地建有公主墓、飨殿与院落,蔚为壮观。1898年,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开始修筑。1903年,全线完工,同年于公主墓南4千米处设火车站,称公主陵。后聚落也取名为公主陵。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1906年,日本攫取公主陵以南铁路后,觉得城镇称“陵”不吉利,将“陵”谐音为“岭”,遂得名

2146 2147 2148 2149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