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初年开始,这一带人口逐渐增多,形成村落,遂以姓氏命名为姚家庄,故以此为名。

由于近靠南潮河,本着有水则活之意。

早期徐氏迁居于此建村,取名“徐家村”。据元延佑二年(1315)立何氏祖茔碑载:”滕之东九十里,有村曰“徐家村”。后简称”徐庄“。

明取代鸣故得名明水塘门,后简称故名。

据考明末此地发水,水漫村庄四周,西门外冲出一块石碑,上刻三座佛像,大水即绕村而过。日后,人们认为三座佛像为吉祥之物,给大家带来了福运,遂于村中盖一座庙宇,取名石佛庙。村以庙名,更名为石佛。因镇政府驻石佛村而得名。

因榆钱河、蒿枝河、老龙河三条溪河蜿蜒境内,在平坝地带处汇合转向西南流入渠江而得名“三汇坝”,简称“三汇”,故名。

铜山区东北部的山石含铁量高外表呈铜色,得名铜山,县(区)、街道皆因此得名。

“长海”,为“长山列岛”与“海”“的合称,意为“海上的长山”。含义是长山群岛置于大海之中。

南梁,具体地点位于华池林镇乡四合台与陕西志丹县义正乡交界处的一道山梁,因地处志丹永宁山的南边,故称南梁。

因盛产陶瓷,且圩集贸易来往县城需渡河至河对面,故名。

牙甫泉,维吾尔语,意为覆盖。

泗河古称泗水。泗河发源于泗水县泉林镇东陪尾山麓,以趵突泉、洗钵泉、响水泉、红石泉四源并发汇流成河而得名。

镇政府驻梭山社区,故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潘、吴、罗、胡几姓从外籍迁居此地,在今黑石村凉水井居民点北100米处的山坡上,建街名太平朝街。乾隆二十九年(1764),因山体滑坡,街子被毁,五年后,昭通一商人余掌柜来此,新建街子,取名梭山。

“湖南”之名来源于境域大部分居洞庭湖以南。简称“湘”,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南北而名。《说文解字》:湘,从水、从目、从木,为“相水”之意。南朝宋庾仲雍《湘中记》云:“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了了,石子如樗蒲矢,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如朝霞。”又简称“潇湘”。“潇湘”原指位于永州的潇水、湘江的汇合处。《山海经•中山经》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指潇水和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陆游诗:“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湖南又别

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编番号。师部驻地铁门关市,铁门关,又称铁谷关、遮留谷,位于库尔勒市与塔什店之间的陡峭山谷中,霍拉山与库鲁克山夹峙其间,孔雀河从峡谷中穿过。晋代在此设关,因其险固,故称“铁门关”。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险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为中国二十六名关之一。

村处北宋魏王赵廷美陵墓西侧,故名陵头。

因位于宁古塔东部而得名。

因此地有一处较大的水潭,传说有一黑龙在此潭中居住保佑当地群众风调雨顺,得名。

2108 2109 2110 2111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