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师寨有村,以师姓得名。清末,张瑞彩买下该村约0.16平方千米地,建寨立集。咸丰十年,张瑞彩倡修襄田砦,后改名师寨。镇以此而得名。

取民心永向中华之意。

相传金、元年代,闫万候德刚在此地立过地庄,以姓氏取名为闫庄。

“阳日”指阳日湾,“镇”指行政区域。

北周年间此地属贵平县,镇借取为名。

因邻近惠山而得名。

小的集市,镇政府驻地原小市(村)而得名的镇。

因建置前称海阳县丰政都,镇设良乡,故名丰良。 

以山溪汇入嘉陵江出口处全为沙岸,原名沙沟子,在此有一渡口,名沙溪渡,清道光年间兴市成场,称为沙溪场。街道办事处驻沙溪场附近而得名。

三国时有官兵曾屯兵于此,后杨姓迁此定居,故名。

因境内古有潼水而得名。

因坐落外环线和中环线之间而得名。

清光绪时,吉、禄二土司各据一地,以过路箐垭口为界,人难通过,故称“堵隔”,后将“隔”字写成“格”。

“乌兰不浪”系蒙古语“乌兰布拉格”的转音意为红色泉水。清同治年间,蒙古族在此游牧,驻扎地南红土梁下有一股泉水。起名“乌兰布拉格”,后山西、陕西农民来此垦荒定居,形成村庄后,转音为“乌兰不浪”。为区别同名村,冠以方位称之。

因大北沟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大北沟村,故得名。

“黄家口”指地域名称,“镇”指行政区划单位。

因清乾隆四十年设场时,场内蒲、吕二姓在此设店经商,较旺而得名。

据《续修商县志稿》,明洪武年间进士、中军都督府经历赵义死于靖难,亲族为尽孝,后名其出生地为赵峪,且以此峪较为宽阔,故名大赵峪。

2110 2111 2112 2113 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