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语地名。“忙”为寨子,“糯”为水塘,“忙糯”意为有水塘的寨子。现因乡政府驻地忙糯村,故名。

据《杞县志》载:该地本一小岗也,1314年河决,民避水岗上,遂成村落,名苏木岗。1857年筑土寨,称苏木岗寨,后简称苏木。

相传此地曾是明初向大坤起义军修整的地方,军队每天以锣鼓为号操练兵马,故而得名锣鼓塔。塔,在当地是“山中盆地”的意思。

明朝期间有一姓杨的太监晚年到此建房定居,故名杨庄,因地处城东,又名东杨庄。

取其境内青山寺和古大邑八景之一“洞口烟霞石马嘶”的“青”和“霞”命名。出大邑县城东北行,经川西旅游环线,至倒马坎,便入乡境,只见洞口朝东西两面靠山,中间是平坝直到龙凤场。其进口处,每当晴日晚霞满天时分,常有烟霞浮于空中,呈灰红色。古称“洞口烟霞石马嘶”誉为大邑县中八景之一。

明代在村中打有一口大井,故名大水井。

因清朝初期此地有一片未开发的柏树林,故名“柏林”。

德钦,藏语,佛教用语,德“平”,钦“安”,意为“安乐太平”。县城驻地有一寺“德钦林”,解放前以该寺名命名该地,故名。

因境内栖霞山,故名。

明崇祯十七年(1644)当地住户用木板盖房子而得名。

属临潼区下设的一个街道。

瑶溪旧名姚溪,因溪水清澈,溪石呈玉色,明代首辅张璁赞其“溪石皆玉色”,遂得名瑶溪。

相传是北宋穆桂英征战到此地时口误所传而致,又因为是乡镇级行政区域,故而起名巉口镇。

民国时期,在黑山上帝庙前出土一半截石碑,只有上半而无下半,也不知碑之年代,只见碑上刻有“小河山”三字。疑为今黑山的最初名称。见《全辽志》557页载:明,在黑山设镇远堡,置官驻兵,设小黑山大台,小黑山西台,小黑山西空台,小黑山南空台。据此,黑山之称“小黑山”在明代已有此名。

七星溪贯穿星溪乡全境。故名

因镇政府驻地而命名。

取自“人民路”这一条道路之名,寓意人民当家作主。

以神话传说得名的乡镇。

2111 2112 2113 2114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