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早期齐姓人在此经商,镇:乡级行政区。
南宋嘉定《山阳志》称轧东沟,一称闸东沟,即今海陵河,后简称东沟。镇以河名。
源自街名,附近排序而来第七条街为七政街。
明永乐二年(1404)孙氏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在此立两个孙庄,居西者名北孙庄,居东者名东孙庄。因镇政府驻地东孙庄得名。
“新开”一名,要先从木瓜树谈起。现在的新开乡屹㟷(ge da)庙内有一木瓜树,树粗一尺,盘曲如虬龙,据传植于一千二百年前的唐朝。大明永乐年间,乡人白守岐、竺模儿二人因野狐连鸣七天七夜,二人闻声寻至木瓜树下,见有神卦一幅,上书“南海观音愿栖于斯”,遂创修慈士院(见庙内清光绪《重修慈士院碑记》),并于门匾上书“新开山”,即新修开辟之意,新开乡驻地解放前就在新开山(1970移于今址寺底塬),乡名由此得来。
因古时漫山遍野长桐树而得名,左右两溪夹流,亦名桐川。
以武平别称命名,故名。
此地古时居民种有许多柳树,都长成大树,后代居民砍伐殆尽,故将此地叫做大树乡。
以境内区片地名“大坪”得名。
传马皮圩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因有一商人在此宰马剥皮,加工皮革,后逐渐成圩,故名。
为纪念解放战争中(1947年6月10日)本辖区仲湾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七位烈士而命名。
六排街原为小河码头,河中有六根石柱,来往船只停泊时,靠石柱排成一排,故名。
古称西赤壁,隋岳阳县志称古县村。1971年建古县,避免与县名重叠改名旧县村。
袁花之名,始见于唐贞元元年(785)《张希超墓志铭》,亦名园花,别称“花溪”。据宋代建炎二年(1128)《宋崇教寺记》及清道光《海昌备志》等记载:袁花市中部有崇教寺,原名妙果,始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原为梁江州长史戚衮(519-581)宅基。寺后皆山,相传为戚衮夫人莳花处。袁花(园花)之名,始得于此。
清雍正《陕西通志·关梁》载:“铜钱关,传因出土铜钱一窖,故名。”又为战国时期秦、楚两界关隘,故名。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高官庄而得名。
镇政府驻新街社区,故名。此地古时为昭通经过金沙江到达四川金阳及现今昭阳区大寨、大山包、田坝、炎山的重要驿栈地,1915年,在此设街场,名福兴场,1950年定名新街。
因镇上有两棵黄檀古树硕大盈围,王坛为黄檀的谐音。
热门文章
中云街道
昌桥乡
五村镇
鸬鸟镇
巴彦街道
岗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