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渠口镇以清代转渠的转台口得名。

此处意指当地白杨桥。传说三河镇有位村民贩卖小猪为赶骑龙早场,一群小猪在场头拱出一堆银锭,这个村民便拿出一部分银锭修建这座小石拱桥,名为白银桥,谐音“柏杨桥”。因镇政府驻“柏杨桥”附近得名。

明末清初,已有芦溪地名(见清康熙版《平和县志》)。 境内有芦山,芦溪,故名。

区域自北向南濒临唐河,因位置得名。

《石溪李氏九修族谱》载;李孟烈于唐末从东韶琳池迁入建村,村庄始建于梅江东岸山脚坝地中,故名。

含义待考。

因场镇后北峰山南麓有三坨大圆形青石得名。

以区域内道路汉屯路命名街道。

舞阳坝:指政府机关驻地集镇名,意为凤舞朝阳之地。

因地处岗岭的最南端而得名。

以境内民间传说和地理实体所处位置而命名。

因位于铁龙林场而得名。

为纪念道士张天顺而修建“法官庙”故名。

北汝河曾名汝河,后因河水改道,南有南汝河,以相对地理方位改名北汝河。城区濒临北汝河,且历史上曾为汝州治,故名。

佛界岭下有一小溪,昔日溪旁建有寺庙,故名小溪寺,后写成小溪市。

相传,辛店镇的前身是镇南的古城巷,“先有古城巷,后有辛店街”,因辛氏人家开店得名辛店。又因镇政府驻辛店村,故名辛店镇。

元代已有此村,名二十里铺。明初,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傍冠县至大名官道,地势倾斜,多有店铺,改村名为斜店。

蕉坝历史悠久,民间传说,在远古时代曾经是双蛟龙经常出没的一个滩坝取名蛟窝坝,经世代的演化为蕉窝坝,后简化为蕉坝。

2085 2086 2087 2088 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