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城区东郊,故得名东关街道。

明代前称浢津街,后改为陌底镇。清末民初,名人景耀月深感其名不雅,遂改陌底为陌南。

因山泉从红黏土中渗出,故名红泉。

“棠棣”指棠棣树,“镇”指行政区划。

“马良”指三国名士马良和因其得名的当地名山“马良山”。“镇”指行政单位。

古“垡”字既指耕土翻地的活动,又指翻耕出来的土块。在北京市东南部(尤其是大兴和通州南部)集中分布着几十个以“垡”为名的村落,元已成村,开垦者初以榆树为志,故名榆垡。

明洪武年间程思礼率家人迁此建村,名程思礼屯,后简称程屯。

大王店原名大王镇,约建于东汉年间(25-220)。后该镇改名大王店。因镇政府驻地大王店村得名大王店镇。

取境内山脉婉转起伏形似一朵硕大莲花之意得名,“石莲”故名。

因村西边有一坵较大的圆形稻田而得名。镇人民政府驻团田村,故名。

崂山古称“劳”,后分别称不其山、劳盛山、牢山、辅唐山、牢盛山、鳌山等。“劳”最早出自《诗经》:“山川悠远,维其劳矣。但对“劳”的解释不尽一致:一说该山雄险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劳,故称“劳山”;一说据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考证,秦始皇巡游崂山时,劳民伤财,故称“劳山”。顾炎武《劳山考》载:“劳山之名,《齐乘》以为登之者劳,又曰一作'牢’,邱长春改为'整’,皆鄙浅可笑。按《南史》'明僧绍隐于长广郡之崂山’,《本草》'天麻生泰山、崂山诸山’则字本作'崂’。若《魏书·地形志》《唐书·姜抚传》,并作'牢’,

因区域内有纵贯南北的长征路,故名。

镇政府位于鲁权屯村,因此得名。据伍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鲁权、任整、管增、管贵姑表兄弟四人,由山东即墨县迁来穷形定居。因鲁权身为兄长,德高望重,故以鲁权名命村名。

此地多植千年桐,故名。

相传此地曾因山洪暴发,大量泥石流冲入金沙江,致江面变窄,形成一个新的险滩,故名。

因境内大新河和新河大队而得名。

传大禹治水时在此发现千蛟,遂名蛟村,后演为焦村,故名。

取“旭日东升”之意,故得名。

2084 2085 2086 2087 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