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汝州市
拼音
Rǔzhōu Shì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河南省
所在城市
平顶山市
所在区县
汝州市
名称含义
北汝河曾名汝河,后因河水改道,南有南汝河,以相对地理方位改名北汝河。城区濒临北汝河,且历史上曾为汝州治,故名。
名称起源
1988年,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县级)。以地临汝水(今北汝河)而得名。
名称历史
夏、商属豫州,东周为王畿之地。春秋时,为戎蛮子国。鲁哀公四年(前491),为楚梁邑。战国前期属郑,周烈王元年(前375),郑灭,先属韩,后属魏。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始置梁县,属三川郡。西汉属河南郡。北魏置南汝原县,治今汝州市。北齐改南汝原县为汝原县。隋大业初年改汝原县为承休县。大业二年(606),改伊州为汝州(今市区),后又改为襄城郡。唐贞观元年(627),承休县并入梁县,贞观八年(634),改襄城郡为汝州。先天二年(712),置临汝县,汝州领梁县、临汝县、襄城、郏县、鲁山、叶县、龙兴(今宝丰)7县。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汝州置防御使司。后周显德三年(956),改临汝县为镇,入梁县。宋政和四年(1114),升为陆海军节度,隶京西北路。金代复为汝州,隶南京路,元至元八年(1271),改隶南阳府。明洪武初(1368),撤梁县入汝州亲辖地,仍隶南阳府。成化十一年(1475),州东南部析置宝丰县,十二年(1476),汝州由南阳府分出,十二月,西南部析置伊阳县(今汝阳),与鲁山、郏县同属汝州。清代因之。1912年,属河洛道。1913年,改直隶汝州为临汝县。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4年,属豫陕鄂五专区。1947年,属许昌专区。1954年,属洛阳专区。1969年,属洛阳地区。1986年,属平顶山市。1988年,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县级)。
热门文章
叶潭镇
柘岱口乡
冶父山镇
南边山镇
古城镇
新南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