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脚”蒙古语“含觉”的变音得名。意为蒙古人住在产金子的河边或有一片青油油庄稼的小坝子里。
取元通公社的“通”字和土桥公社的“桥”字,合称为“通桥”。元通公社:因清嘉庆年间修建的元通寺(“园活通达”之意)得名。土桥公社:因境内土地桥(桥头有一土地菩萨像)得名。
秦、汉时期,在此置颍阳县,故名。
指都拉村,并以都拉为乡名。
沿用原英红华侨茶场名称而得名。
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桑荣”意为“隐蔽之地”,因村庄交通不便,较为隐蔽而得名。
优越路取“社会主义优越”之意命名。街道因路得名。
明正德九年(1514)有位叫孙伟的府官在衙门前建起一座牌楼,叫“安丰楼”,后毁于兵火。直至两百年之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通判佟镇重修,新修的城楼成城中心的高层建筑,楼名仍然叫“安丰楼”,民间则称“钟鼓楼”。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月十三日夜,楼东民房失火,殃及钟鼓楼。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官丁槐回乡探亲,出资重修鼓楼,修好后人们认为楼名用“安丰”虽好听,但“丰”与“风”谐音,风助火烧,不吉利,于是就以鹤的传说改名为云鹤楼,取“云中白鹤”的意思。云鹤镇因‘云中白鹤’之意得名。
相传闻姓大户在此建一座东岳庙,后逐渐发展成为农村贸易集市,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为集镇,故名闻柳集,后简称今名。
因驻地位内有珠江道而命名。因此地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肇始核心区域,寓意能像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样发展发达。
因土们岭满语,意为骆驼峰,因早期此地东南部有并列山峰,形若驼峰,故而得名。
镇人民政府驻那洒社区,“那洒”,壮语,那—田,洒—散,意为田地分散的村庄,故名。
修水县名因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修河发源于此而来,而以“修”名水,则渊源甚久。班固《汉书·地理志》:“修水东北至彭泽入湖汉,行六百六十里。”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九:“修水出艾县西。东北迳豫宁县,故西安也。”以水指县也有较久历史,明周季凤作《修水备考》即以修水指代宁州。
四面环山,地处山区要道上,古时村内设有饮食和售货小店,故名山夹店。后将中间“夹”字省去,惯称山店。
位于县城北四十五千米,地势较高,地形平坦,故名北平。
“确布”意为“覆盖”。
因驻地镇阳场得名。据传,古时有一石牛越界到青神境内偷食民间粮食作物,主人循迹得知后,修一寺庙以示“镇压”。清乾隆年间(1736-1796)兴市建场,有铺民70余家,以场处石牛山之南,取名镇阳场。
热门文章
古塔区
南甸子镇
驮堪乡
韩屯镇
桥南街道
里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