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修水县
拼音
Xiūshuǐ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江西省
所在城市
九江市
所在区县
修水县
名称含义
修水县名因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修河发源于此而来,而以“修”名水,则渊源甚久。班固《汉书·地理志》:“修水东北至彭泽入湖汉,行六百六十里。”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九:“修水出艾县西。东北迳豫宁县,故西安也。”以水指县也有较久历史,明周季凤作《修水备考》即以修水指代宁州。
名称起源
因位于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修河发源地而得名。
名称历史
商代,属艾侯国,艾立都于今渣津镇龙岗坪。春秋战国,为艾邑域地,先后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西汉高帝六年(前201),设艾县,属豫章郡。新莽时,改治瀚,东汉光武时,复名艾县。中平时,设西平县,治今全丰镇。建安四年(199),设西安县,治今宁州镇黄田里,艾、西平、西安3县并存。西晋太康元年(280),西安县改为豫章县。东晋时艾、西平、西安3县同属江州。南朝陈永定三年(559),西安县境设豫宁郡,辖艾县、西平县。隋开皇九年(589),废艾县、西平县、西安县,并入建昌县,治今永修县艾城,属洪都总管府。唐武德五年(622),复设西平县。武后长安四年(704),设武宁县,辖今武宁、修水、铜鼓3县,治武宁县甘罗村。贞元三年(787),西平县废,十六年,分武宁县西高、崇、奉、武、仁、西、安、泰8乡设分宁县,辖今修水、铜鼓2县,治常洲亥市(今义宁镇),属洪州。北宋初,分宁县更名宁县。南宋建炎四年(1130),升为义宁军。隆兴元年(1163),复为分宁县,属隆兴府。元大德五年(1301),升分宁县为宁州,属龙兴路。明洪武初年(1368),宁州改为宁县。弘治十六年(1503),复宁州,属南昌府。清沿明制,嘉庆六年(1801),改为义宁州。宣统二年(1910),析上崇乡、上武乡设立铜鼓抚民厅,由义宁州管辖。1912年,义宁州改名为义宁县。1913年,废铜鼓厅设县,从义宁县析出。1914年3月,为避广西义宁县同名改称修水县,隶属省辖,同年,改属浔阳道。1926年,道废,直属省辖。1932年,属第二行政区,专署驻武宁。1942年,属第一行政区,专署驻武宁。1942年,属第二行政区,专署驻宜春。1949年7月,成立修水县人民政府,属袁州专区,9月,划归九江专区。1968年,属九江地区。1983年7月,属九江市管辖至今。县名沿用至今。
热门文章
潘田镇
花垣县
内乡县
屯兰街道
崇德镇
薛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