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指航道,河道;“埠”指码头,二字合为政区名政府驻地航埠街。

杭桂,维吾尔语,意为美丽富饶之地。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老木垭附近而得名。此地垭口以前长有一颗参天大树,而得名“老木垭”。

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兴建的一条道路,故名新兴路。办事处驻地附近,故得名。

壮语:“武”即武夷候,“篆”即官印,意为武夷候的官印之意。据传明朝永乐年间,东兰土知州署始建于今上圩村旧洲屯,原州署驻地设哨,韦虎臣为哨目。明正德五年(1510)3月时任东兰土州的韦虎臣之父奉命剿倭寇,死于广东惠州,韦虎臣袭位,继而驱倭寇于武夷山一带,因立战功,被封为武夷侯,为志功留名后世,韦虎臣给出生地取名“武篆”。

以原乡驻地姜家山村得名。村以山名,山系姜氏所有,故名。

据传,该村系明初由山西洪洞迁民建村,因地处黄河故道北侧(俗称南为前,北为后)故以方位取名北后河,日久演变为后河。清嘉庆十一年(1806)《开州志》载有北后河。

传大禹治水有功,封于此,故以禹为名。《竹书纪年》、《帝王世纪》曰:唐尧八十一载,禹治水成功,封国于夏,爵以伯,赐姓姒氏。禹受封在河南阳翟。《水经注》曰: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虞舜三十五载,夏后禹元岁壬子,帝即位。禹之子夏启在此“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在此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彝语地名。原彝语为“阿鲁司”,因明朝设阿鲁司巡检司而得名,“阿鲁”意为小城镇,后简称鲁司,谐音慢慢演化为“鲁史”。现镇政府驻地为鲁史村,故名。

意为山口关隘多的地方,以地名得名的乡级行政组织。

乡政府驻地附近有一块极大的石板,大石布依族乡因此而得名。

清光绪末年,排上村李学祥献一丘大面积的良田建圩,故名。

原场镇在徐家桥,场后小山状如卧虎,得名伏虎场。镇政府驻于伏虎场附近,故名。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设立兴国县,因年号得县名。

金沟地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据1982年西固区地名普查资料记载:以辖区内的大、小金沟而得名(据传,唐、明时期大金沟产沙金);另传原称井沟,久而演变成金沟。走进金沟,人们站在山顶俯视,沟深坡陡,沟内流水潺潺,犹如井口观井底;若从沟底仰视,山高崖险,仅见不大的云天,犹如身处井底,而得井沟之称。也因井、金同音,民间视金为宝,遂叫金沟。又因为是乡级行政区域,故而起名金沟乡。

赤溪流经境内,故名赤溪街道。

甘加系藏语音译名,原为部落名称。

“洛河”原为“落河”。相传因大洛河村四面环山,四面八方的水流在此处交汇后,远远看去仿佛都消失在这个山间盆地里,即名“落河”,后改写为“洛河”乡由此得名。乡人民政府驻大洛河,故名。

2059 2060 2061 2062 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