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镇,因位于县境西南部的黄河、大黑河之滨,故取名“双河镇”。

街道以湖得名。太湖为湖泊名,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跨江、浙两省,东接苏州,南临湖州,西近宜兴、长兴,北临无锡,古称震泽、具区、五湖、笠泽等,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传说有神仙赶羊夜过此地,突闻鸡鸣,羊群变成石山,其中一只在水塘喝水的羊变石后形似羊角立于塘中,故名羊角塘。

传汉高祖刘邦曾在此驻军,历代多次有军队在此安营,故得斯名,亦名古戎集。因镇政府驻古营集而得名。

因辖区位于会理古城中心地带,故名。

以驻地蒋峪村命名。

“来广营”这个名称最初来自于清朝八旗正蓝旗军营,原称“蓝营”,后发展为村落取谐音“来营”。因乡政府曾长期驻来广营村而得名。

“金”指金园区,“平”指升平区,两区各取一字,形成今名。

因境内山脉形似长龙,西部小山头象展翅的凤凰,取名龙凤山,曾建有龙凤寺而得名。

传,元代有曹姓建村名曹营,明初,刘姓兄弟三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人丁兴旺,渐成集市,故名。

因洋兰花而颠倒读音为兰洋,故此得名。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分乌程东乡置东迁县,古代也作东阡。

清朝年间此地建有一座寺庙,旁有一棵大乌木树,当地人认为是仙树,该寺取名乌布德寺。该地撤乡设镇取名布德。

广陵系扬州古名,意寓“广被丘陵”。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在邗城基础上筑广陵城,广陵之名始于此。

地名系维吾尔语,意为“支流”。

因茨沟内很早建有大小寺庙48座,故名曰“寺沟”,后将“寺”字讹为“茨”字,遂称为“茨沟”,故名。

以所在居民点名称(桃园小区)而得名。

清咸丰年间有一慈善老人张氏,常年居住在北门九里堤河畔,那条河年年涨水,淹没道路,使人们无法行走,涉水渡河中,也有不少人遇险。张氏便在皈依佛门的居士和自己的亲友、邻里中筹资修桥,方便群众。历经几年,好不容易筹得资金,备好石料,便请来工匠修桥。然而,因水太大,桥基不稳,工匠沉石五次都未成功。眼看石料冲落河中,张氏忧心如焚,想到自己将所筹钱款换作石料,而桥未修成,怎么向众善人交代呢?一天,她到昭觉寺敬香,祈求菩萨保佑她修桥成功。回来后梦到玉帝遣神人“五丁”牵“五石牛”驮巨石下界,将五块大石投入河中,然

2057 2058 2059 2060 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