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溪,南盘江之滨,溪水常流。原名婆兮,彝语,斑茅茂盛的地方。1932年4月改为盘溪,即因镇人民政府驻盘溪东升社区,故名。

乡境地处山谷,地表为红壤,地下蕴藏丰富的红色铁矿,故名。

以青岛自然地理实体浮山命名的浮山路为其辖区内的主要道路,故名。

刘备治川取“汉土丰盛”之意,故而得名。

此处意为当地小地名“柴井场”。早年间此地有柴姓住户在此凿井取水制盐,后逐渐兴场,得名柴井场。镇政府驻柴井场附近得名。

据传,从前曾有被尊称为周文公、张文公两人,居于此开店经商谋生,并作为商会首脑主持筹捐集财,修建集市。因两人耿直无私,死后人们修一庙塑二人像纪念,名为文公庵,集市取名为文公场,后取谐音文宫,镇以此为名。

“典补”系彝语,因驻地城木典补,得名。

意为邰屯之集市。南北朝时,此地为鲜卑族辖。据《通志·氏族略》载:“大利稽(三字姓)之为邰”。

因境内锡家山得名,后更名“夕佳山”。

上里塬,地处黄土残塬,因塬面最宽处只有一华里而得名。

因乡政府驻黄草岭村而得名。因该村位于一长条形的山岭之上,周围有很多黄色草地故名黄草岭。

沈阳北塔是清太宗皇帝皇太极敕建的盛京(沈阳的旧称)城外东、南、西、北四座塔寺之一,北塔街道因此得名。

辖区内五尺道驿站旁,一大石上有一石凹形如碗状,常积水于内,故名。

因集镇位于西河的北面,山南水北谓之阳,故得名西阳集。

石指岩石岭。塘指瑶家塘 。

镇政府驻地为河下村,“河下”之意因河下村坐落于袁河堤下, 及属镇级行政区划单位故名河下镇。

因位于城区西部而得名。

因驻地富有金矿、铁矿、页岩等资源,故得其名“铜石”。

2056 2057 2058 2059 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