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指燕子村,参见村民委员会类《燕子村》。镇:是四级行政区名。

指当地居民沿大路建成新街,故名。

古时此地矿产资源丰富,当地居民以挖矿为生,取新兴事业之意。

原名水口镇。因境内有一条小溪流,古称茅草溪,后称为茅溪、草帘溪。1935年3月16日,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彭雪枫率部从草帘溪渡赤水河进入水口镇,3月17日,红军用机枪击落敌机一架,创造出红军军事史上的奇迹,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士气,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军长征精神,2018年将水口镇更名为茅溪镇。

云山:指该地区海拔高,长年有云雾缭绕,故而得名云山。

“阿古拉”系蒙古语,意为山。

从字意上理解,有高人一等或高人一头的意思。

因其境内河床积沙成滩,故名。

浒湾,因明初常有群虎肆暴且地处河弯曲处而得名虎湾,民国时期因“虎”不利于商贸且居离水稍远的岸上平地中而更名为浒湾。

“丹麻”系藏语,意为“花冠、花瓣”。明洪武三十年(1397)申中十三族归居后,丹洛麻族居住此地,故以其部落为名。

南唐昇元初曾是海陵县八大盐场之一,又处于泰州之东,地势较高,涨潮时状如突兀高台,故得名为东台场。清嘉庆《东台县志》称“东台之名始此”。镇由此得名。

海阳村位于渤海北岸,山南水北谓之阳,故得名海阳。

相传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伐吴时,曾屯兵于此,上控蜀汉,下窥三峡,故名天城。

中滩:葫芦河与渭河中间的滩地。

据传,宋金时代,有姓刘的将军在此安营扎寨,称刘营。明朝初期,余、刘、王、梁、杨、卢、赵、陈、宋等姓氏迁此定居,组成片村,各以自己的姓氏称“刘营某街”。清朝末年,便以姓氏为冠分为七个村,分别为余刘王刘营、梁刘营、杨刘营、卢刘营、赵刘营、陈刘营、宋刘营,后余刘王刘营简称余刘营。镇政府驻地余刘营,以宋代古地名“刘营”得名刘营镇。

明末建村,牛、潘二氏牵此立庄,因该村位于遵化县城西北1.5千米处,故取村名西三里庄,后去掉“庄”字,变成西三里。因政府驻地西三里村,故得名西三里镇。

因元朝行政区划以“都”为建制,此地原属沅陵县第四都,故名四都坪。

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马庄、马福兄弟二人迁此定居,因其农业种植技术较高,人称种田师傅,故取名田傅村。清初,改傅为“付”,即田付村。因镇政府驻地田付村得名田付村镇。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