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麻滩俗称河州西乡,关于这个地名的由来,还藏着一个精彩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这儿没有人烟,宽阔的滩地里流着清清的泉水,百花盛开,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可是有一天,突然从积石山窜来一条母蟒,头大如斗,口如血盆,身长八丈,浑身长着黑毛,见啥吃啥,凶恶极啦!它在滩里游了一圈,觉得滩里水草丰盛,幽寂清静,是生儿育女的好地方,于是就在滩里打洞安巢,长期住了下来。没过几年,这条母蟒就子子孙孙一大堆。刹时间,美丽的草滩被糟蹋完了,方圆几里都成了它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凡是经过这里的脚夫、放羊娃,胆小的闻风而逃,胆

元顺帝年间(1333-1368),侯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后成集市,故名侯集,后因全镇回族群众人口较多,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侯集回族镇。

白云,苗语称“榜喝”,意为云朵像银子一样白。白云口村建在白云河与保江河交汇处,秋天的河水蒸发形成的白云般的雾气环绕山岗而得名白云口。故名。

“长须贡马”,意为长达地部落的上部分。

明洪武三年(1370),该村祖先从夏邑县桑顾集迁居到杨湖口乡秦楼,后又迁居到此地, 因有晨集(原逢双日集,后改为一日一集),又因高姓居多,故名。

乌马河是由乌莫路河演变而来。“乌莫鲁”是满语“湖”或“水泡子”之意。

七克台,系维吾尔语,意为长墙。

唐时称江北为“阳”,江南为“阴”,因位于迳港(江)南,故名江阴。据传,明武宗七年(1512年),正德皇帝下江南游历棉亭“第一山”(今属新厝镇),时值秋夜,月光如水、见岛之明宅山上玉石生辉,赐名“玉屿”,故江阴又雅称“玉屿”。

相传清乾隆十六年(1751)前后,福建人迁此定居,在水东东23公里,即博贺港湾口处,因古越语的“博”作口解,“贺”为河,故“博贺”即为“河口”之意。镇人民政府驻地博贺,镇因驻地而得名。

明代末年,黄姓从山西洪洞枣林庄迁此落户建村,因黄姓盖有庙,庙前植有柏树,故取村名为黄柏堂。清代中叶黄姓在此起集市,易名为黄集。

“龙港”之名,始于清末民初。鳌江下游南岸居民昔称鳌江为“青龙江”,简称“龙江”。因地处龙江口港湾侧而得名。

相传是土司头人居住的地方,藏语又含“钱粮集中的地方”之意,故名曾达乡。

因濒临辖区陆地与陵水英州共同围成的海棠湾而得名。

因镇政府驻地蒋家嘴,故名。

隋仁寿二年(602),置肃州,引申其意为肃整国威,以服四夷邻邦,边塞安宁肃静。

“乌兰浩特”,系蒙古语,译为“红色的城”,“乌兰浩特”又称“红城”。

因地势平坦得名。原名桃花庄,按民间说法,一说此地无红砂土,用称称只能打平,始称“平称” ;二说桃花庄人做生产一向以诚相待,从不短斤缺两,“平称”代替了“桃花庄”。用称称只能打平,故名平称,“称”与“城”谐音,且地势平坦,故定名为平城。

“灌”为浇、灌溉,“溪”为山里的小河沟,“灌溪”意指用来浇灌的小河。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