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有缙云山故名。《元和郡县图志》:因山为名,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案:黄帝有熊国君……号曰有熊氏,又缙云氏……,据此,缙云是黄帝的本身。有人认为黄帝或其所部到过今缙云地,故名。《史记·集解》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如此,缙云是黄帝部下的一个武官。又《史记·集解》贾逵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作缙云之官也。《史记·正义》:今栝州缙云县,盖其所封也。缙云仙都因自然景观

因驻地地形似马的颈部,故名。

因境内有延庆古八景之一的“珍珠泉”而得名。

相传周代贤士南宫适曾寄居于此,故因姓得名南宫。

因此区域原来有个赛马场,根据群众惯称而得名。

驻王家庄社区,故名。因村中王姓居多,因姓得名王家庄。

“玛塘”藏语译为“下坝”。

相传清末,杜文秀起义占领大理后,批准从军库中拨出两万斤生铁,运到现炼铁所在地的山坡上进行冶炼生铁,打造铁链,故而得名。

明代该地住有一土司官,故名。因镇政府驻土官,故而得名。

因民间传说此地古时都是水乡泽国,一片汪洋,唯地处中流的筲箕山外露,远远望去,如石头做的牌子浮在水面上,故名。

由境内世界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灌区总进水口宝瓶口渠口而得名。

“干召”系藏语甘珠尔的音转,意为“佛满郡”,蒙古语词汇中借用。

即杨家河上第一座桥梁,故名。

因古蔺县内盛产兰花,花为金黄色,故名金兰。

“大丰”来源于境内有大中、新丰两镇,各取一字而得名。

因苏澳、平原为平潭县北部重镇,后来乡镇整合,为了保护地名文化,故名为苏平镇。

传江宁街建街前,街左三条小江汇合处常出事。清光绪年间(1875—1908),当地群众择今江宁镇第一中学校舍为址建镇江庙,自此之后,三江汇合处安宁无事,该地也聚集成街,故名。

据于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于氏由山东即墨县迁此定居,并建有集市,故取村名于集。因镇政府驻于集得名于集镇。

201 202 203 204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