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辖内有塘蓬圩,故名。圩场形成于明朝末期,相传此地原有腾龙庵,初名腾龙圩。清朝时当地文化名人黄肇塘取“肇塘基业蓬勃兴旺”之意,改名塘蓬圩。

以双港开发区面名,开发区以地系常山港、江山港汇合口称双港口名。

原名果州,果州曾经为宋理宗赵昀初潜之地,赵昀继位按旧制将果州官署升格,南宋宝庆三年(1227),朝廷下诏升果州升为顺庆府,故名。有“祥顺吉庆”之义。

陇川乡是因地处“陇水”(即“金牛河”,据光绪十九年《通渭县新志》记载,旧称“陇水”)流经的河谷川台地区,故名陇川。又因为是乡级行政区域,故而起名陇川乡。

达里带岭为满语,系磐石的意思。

若羌,婼羌的简写,古羌族部落名称。汉代地名。

地处县城,故名城关。

由境内著名建筑奎光塔而得名。

由于镇内有十三座陵园,分别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和思陵,故名。

相传黄帝在缙云山炼丹,驾五彩祥云飞升,由此而得名,沿用至今。

该村原为蔡氏所建,因建楼而取名为蔡楼,后转卖于安氏,名安蔡楼。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安蔡楼村而得名。

因域内罗家场得名。此前,当地有罗姓大户居住并逐渐兴场得名罗家场。

场外观音庙旁修建一座拱桥,取名观音桥,设镇时镇政府驻观音桥,故名。

“黔江”县名的来历,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旧志一说“以黔江名者,缘黔江所出之乌江为名”;一说唐代县属黔州,因而“以黔冠之者,明为州所属也,其以江归之者,或为县所有也。”现倾向于系因有乌江(古称黔江)的重要支流阿蓬江纵贯全境,遂以古乌江的大名冠之的说法。

"前德门"系蒙古语,意为“珍宝”。“苏木”系蒙古语,是行政区划通名。

双桥子原为农田,属金牛区保和公社万年大队第二生产队范围。昔日,该地是一片烂泥塘,有两条水沟,一条灌溉万年场一代农田,第二条灌溉牛市口一带农田。清咸丰元年(1851),当地农民用两块石板盖在两条水沟上,形成小桥,成为“双桥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新都机械厂在此处修建招待所,桥已消失,但因双桥子地名已闻名东郊,故地名依旧,成为这一片区称谓。

从老街向西边看去,远处有一排山脉蜿蜒地向古砦乡延伸,山脉的起点形似龙头,当地群众称此地为龙头,故称“龙头”。

翁秉屯地处坪台之上之意。

195 196 197 198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