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内的山多以杉树为主,故名。
明代称桐柏店,明《嘉靖邓州志》载:“桐柏店,州南五十里,有集”清乾隆年间设都司衙,后简今名。
以驻地临河(行政村)古有临河堡而得名。因临黄河,故名临河。
“龙泉”二字语出新田八景之“龙泉峭壁”。县志载:“县城西部的田家境内有龙泉山。先前,四周峭壁鸟不息,悬崖高挂人难攀。山上怪石嶙峋,林木葱茂,西部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伸达山顶。登上山顶,平坦宽阔,别有洞天。龙泉寺明代建于山上,寺旁有一井,如龙口喷出清泉,水清见底,四季常流,暑天游人,饮若甘露。”
相传在满清时,准备在康村铺修一条街,有一游访的道长说,这里修街不好,水不够吃,倒转五里修街,地形象一条卧龙,又有水源,风水都好。于是就倒回修在现在的地方。取名“回龙场”。
钟灵乡因钟灵山得名,多福乡因多福街得名。1941年两乡合并各取一个“钟”和“多”字,故名。
境内龙泉河环绕。
宜宾旧称“僰道”,唐天宝元年(742),以少数民族“慕义来宾”之意改称“义宾”。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赵光义讳取《孟子》“义者,宜也”之意,由“义宾”改称宜宾。
据传古时名为龙震,后改名隆政。
因清流、新来、滁河等河汇流得名三汊河,简称汊河。
双谊,指“大宜宾”和“小宜宾”。宜宾市岷江与金沙江在三江口汇入长江,民间俗称宜宾市为“大宜宾”,又因该辖区上游高坡河、钟河汇集流入黄沙河,形似“金沙江、岷江汇集于长江”之态,故民间素有“小宜宾”之说。这就出现了两个“宜宾”,传统讲究好事成双的寓意,特取“大宜宾”和“小宜宾”的“宜”字为友好谐音,故为“双谊”。
1821年成村,该村东有一形似桥状巨石(现已被沙土淤没,特大暴雨时偶尔可见顶部),故名天桥。因镇政府驻天桥得名天桥镇。
“小林镇”为乡级行政区域。
天门山古称嵩梁山,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开,玄朗如门,从此而得名天门山。
因早年辖区内有一片果园,故以为名。
因镇政府原驻地位于韩店村,故名韩店镇。
因宋代在嘉陵江、涪江汇合之地置水驿名合阳,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定名为“合阳城”得名。
系汉语,常打胜仗之意。
热门文章
花土沟镇
白银区
唐邱镇
下各镇
林州市
郑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