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二年(1370),八、九户人家沿汶河而居,因该地人烟稀少,树木丛生,地理隐蔽,为避乱防盗的好地方,取名防村;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0年),演化为“房村”。因镇政府驻地位于房村而得名。
以袁、胡、张、包、陈、黄、欧、姚八姓汉族人命名的乡。
藏语,意为“风景美丽的地方”。
黄店镇政府驻地在黄店集,故名黄店镇。
因镇政府驻花家桥集镇而名。
站敏,维吾尔语,意为土地开阔。
“敖包”为蒙古语,意为祭祀用的石头堆。
因地处校椅圩而得名,“校椅”即交椅,圩名。1951年设校椅农会,因村地形似仙人坐椅,故名。
该处原系一土坡,过去圩场设在丹阳,每逢丹阳圩日,群众用马驮货物到圩场卖,放马后,马即跑到此山坡吃草,群众即叫此坡为马山,后把圩场迁到此山坡,取名马山。
“迎泽”二字源于明代太原古城大南门—“迎泽门”。太原两座南城门迎泽、承恩之名,来于一首古老的民歌,《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相传是舜帝时代歌颂南风造福于运城盐池人民的民歌,大意是说世间万物都承迎南风的恩泽,于是两座门分别被命名为迎泽门和承恩门。
原名大湴镇,因辖内大湴街而得名。古时大湴街为泥土铺设,每天早上众多村民到街边水井挑水,水溢街道,踩踏泥泞成湴;同时,地处义昌江岸边,每当暴雨、洪水淹街,洪水退后留下满街烂泥,久之遂得名大湴。1933年设立大湴乡,属永业区辖,1994年改镇时,因“湴”字难从五笔法找到,遂以历史曾用名“大新”“永业”,各取一字,改为大业镇,并有期望事业大发展之意。
汉语地名。象为野象山;明为孔明山。因野象山和孔明山是县内有名的山峰,故各取一字为“象明”之称,故名。
因地处太子山下,自然生态优美,各种动植种类繁多,为养鹿的地方,经常听见呦呦鹿鸣声,故命名为鸣鹿乡。 因为是乡级行政区域,故而起名鸣鹿乡
“土城”指地名由土城寺简化而来;“乡”指行政区划单位。
因唐初村北侧有杨柳河,村四周沟壑纵横、泥淤水渍,俗称泥沟。因乡政府位于泥沟村,故名。
因辖区部分区域原属房山区城关镇迎风坡村而得名。
从解村、峪里两个村名各取首字,组合成名解峪。
因境内有八宝山,故名。
热门文章
花土沟镇
白银区
唐邱镇
下各镇
林州市
郑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