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似海棠叶,棠浦河自北向南纵流全境,浦溪绕镇而流,故名。

因北方民族大学在该街道社区,该校提倡文化的宣传,倡导文化气息的演绎,以此取名“文昌”,来命名。

据传,古代胡人进中原时,有个首领叫张旗的人驻扎于此,故名胡张。

古时有石湖庙和湖荡村,后镇取名时两地名称组合命名,故名。

因该地较平坦,以栀子树多而名栀坪,后简化得名为支坪。

据《宿州志》及相山古碑所载,秦时因白沟水沿河南地或沿睢水东南而下,商旅客户在此处歇脚住宿,便称为“口子”。且有徐姓人家在此卖茶、摆渡,又称“徐口子”。后宿州开挖溪沟,并导入睢水,这里便称为“濉溪口”,简称濉溪。

境内有北岗村的乡。

吉兰泰镇,“吉兰泰”系蒙古语,意为“六十”,因著名景观吉兰泰盐湖位于此地,故得名。

因辖区与驻地均在长安路,故名。

“淞南”指淞南镇地处吴淞南部,以此命名。

政府驻地附近一小溪,名为杨溪,故而得名。

博斯腾,蒙古语,意为物产丰富之湖。

传闽越王在将溪之阳筑“乐野宫”,故名“将乐”。

此地为古燕下都城市中心,据后汉书记载:“辎軿柴毂 ,填接衔陌”,当时繁荣之貌,故取村名高陌。因镇政府驻高陌得名高陌乡。

因唐干、谷芒两乡合并,故得名唐谷镇。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太安场而得名。太安场,又名太平桥,地处川中至省城要道。明末清初在该路段小郪江中游建一座桥,成为遂宁至成都的重要桥梁之一,取名太平桥。清顺治十三年(1656)建场时,取名太安场。

因此处为历山发源的彭龙河、古溪河自北流南、汇此形成出口,故得名历口镇。

“良渚”之名,清康熙《杭州府志》载:“良渚镇去县(指钱塘县)治北三十里。”据考,良渚汉名兰陵,晋称梁渚,民国《杭县志(稿)》载:“宋有良渚里”。渚乃水中小块陆地。又考,良渚到瓶窑一带过去曾是河滩,后被改造成良田,故得名良渚。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