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

名称

将乐县

拼音

Jiānglè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福建省

所在城市

三明市

所在区县

将乐县

名称含义

传闽越王在将溪之阳筑“乐野宫”,故名“将乐”。

名称起源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将乐县。

名称历史

夏属扬州地。周属七闽地。战国时期属闽越。秦代属闽中。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将乐地属会稽郡冶县。东汉属建安地。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将乐县,隶建安郡。东晋隆安三年(399),析将乐之西乡置绥安县。隋开皇十二年(592),并于邵武县,隶抚州(治所今江西临川)。唐武德五年(622),从邵武县析出,复置将乐县,改隶建州(治所建瓯)。贞观三年(629),县东南2乡并于建安,西北3乡并于邵武。垂拱四年(688),复置将乐县,从邵武、建安两县析出原将乐与原绥城属地复置将乐县,属建州。元和三年(808),再分并于建安、邵武县,为两县之地,五年,再复将乐县,属建州。五代十国闽龙启元年(933),析将乐县永顺场置顺昌县。闽天德三年(945),将乐升县为州,取名镛州,又称西镛州。南唐保大四年(946),将乐废州为县,仍属建州。南唐中兴元年(958),升将乐之永安场为建宁县,升将乐之归化场置归化县(宋元祐元年改名泰宁县)。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治所今南平市),直至明朝屡更名,将乐均属之。成化八年(1472),将乐中和、兴善2都划属归化县(今明溪县)。清袭明制,将乐仍属延平府(治所今南平市)。1912年,将乐属北路道(治所今南平市)。1925年,直属福建省。1931年,将乐仍属北路道。1933年11月,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将乐属延建省。1931—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三次解放将乐,其间:1931年6月—1932年2月,1932年10月—1933年5月,1933年12月—1934年3月,直属闽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7月,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治所今邵武市)。1935年10月,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治所今南平市)。1950年1月31日,将乐解放,属福建省第二专区(专员公署驻南平)。后改南平专区、南平地区,将乐均属之。1970年7月,隶属三明地区(专员公署驻三明)。1983年5月,实行市管县,将乐为三明市辖县至今。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