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

名称

桐梓县

拼音

Tóngzǐ Xiàn

类别

县级行政区

所在省份

贵州省

所在城市

遵义市

所在区县

桐梓县

名称含义

“桐梓驿”其名之由来始于桐树和梓树,置县时,因桐梓驿(今新站)位于境内,遂以此为县名。

名称起源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播州改土归流时,置桐梓县,因桐梓驿得名。

名称历史

唐贞观十六年(642),置夜郎县(今夜郎坝),为珍州治。十七年(643),于南境置荣懿县,为溱州治(元田坝)。于今县东部置播川县,西北置丽皋县,并属珍州。天宝初改珍州为夜郎郡。乾元初复名珍州。元和二年(807),废珍州夜郎郡,夜郎、丽皋2县隶溱州。北宋乾德三年(965),复置珍州,夜郎、丽皋2县入隶。宣和三年(1121),州县俱废。六年(1124),置播川县,属南平军。宝祐六年(1258),以原播川县地置鼎山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复名播川县。明洪武六年(1373),析置播川、桐梓、松坎3驿。万历二十九年(1601),平定杨应龙,改土设流,废播州宣慰使司,分置平越、遵义两军民府。置桐梓县,隶于四川布政使司遵义军民府。崇祯六年(1633年),改四川布政使司为四川省,桐梓隶属仍旧。清雍正五年(1727),随遵义府改隶贵州省。1913年,隶黔中道。1920年,直属于省。1935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曾两度驻桐梓。1949年,属遵义专区。1970年,属遵义地区。1997年,属遵义市。2015年,县政府驻地娄山关镇撤销,设置娄山关街道、海校街道,政府驻地变更为海校街道。

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