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乡政府驻于“塘底村”而得名。
古名观音桥,因屡毁屡建改名新场。1918年平匪患,取“民良安治”意,故名。
因其境内青山埠得名。
因在海港区城区中部而得名。
原名“猕溪”,早年为沼泽地带,后沼泽改为良田,人户发展,取兴旺发达之意,故而得名。
为兵团农牧团场统编番号。以团场为单位编排的数字作名称,团部驻地三台,取意于大三台沟。
源于当地箐林掩荫,有一铺站,名箐头铺。 “箐头铺”谐音演变为“金斗铺”,故而得名。
形成圩镇后,取邻近的螺河与田背村各一字,组成河田,当时也称为河城。建镇后称为河田镇。
据传,明崇祯年间,因自然灾害,生活所困,蜀地有李姓家族,率数人一路寻址,经迁徙几处,终于至此扎寨,故得名新寨。
四新岗镇因镜内有一口大堰,相传堰塘晨有许多乌龟经常从水里爬到堰边晒太阳,人称爬爬堰,后因此名太俗,加之境内地形多为山岗,在“文化大革命”时,取“破四旧,立四新”之意,名为四新岗。
原名曹河铺。后因村址靠近漕河更村名漕河。因镇政府驻漕河得名漕河镇。
三孝口的来历:据传,合肥古时有张梅、张柷、张松三兄弟事母纯孝。母丧,在家停棺守灵。忽一日邻舍失火殃及张家,三兄弟移柩不及,乃奋不顾身扑于上面泪如雨下。火熄,三人皆死,惟厝棺无损。《县志》称“三孝子街”。旧时老人读变音将三孝口说成三巷口。为纪念这三个孝子,人们将金寨路至环城西路这一段长江路称为三孝子街,而把张家所住十字路口西街口被人们称为“三孝口”,现三孝口则指这一地区。
因辖区内有主干道解放路,故名。
因地势低洼,每逢暴雨,附近岗地流水大都集中到此,故名。
澥浦镇以古泄洪道澥浦得名。
太阳山是由“炭窑山”地名的谐音演变而来。因此地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当地人习惯称“煤”为"炭",于是就将有小煤窑的山叫做“炭窑山”,按照当地人语音,“炭窑山”和“太阳山”语音近似,互为谐音,久而久之,“炭窑山”就被叫成了太阳山。2009年9月30,吴忠市红寺堡区成立时,隶属红寺堡区的一个镇,镇以所在地太阳山命名,故名太阳山镇。
牛庄人民公社有一片区域生长河柳,村民划地圈之,逐渐成村,称柳园。在柳园附近河段有一渡口,因河势涨落,长期在村附近河段上堤下挫,以村命名渡口,称柳园口。1952年,毛主席在柳园口视察黄河,为纪念此次事件。1976年将此区域称柳园口人民公社,后改为柳园口乡。
是苗语称“霞迪”的音译,意为西氏支族居住之地。
热门文章
平山乡
广场街道
慈恩寺乡
汤口镇
普文镇
赤龙北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