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晓指南晓圩,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圩。原名那晓,因外地人难听懂当地方言,戏称“难晓”,后因该地处邕宁县南部,改称南晓圩。

清初,始有人定居成村,该村是从撒袋沟口往西排列的第五个村庄,故名五道营。因乡政府驻五道营得名五道营乡。

因其临福清的母亲河“龙江”而得名。

大才,取原“大同村”“三才村”各一字得名。

因境内流经清河,故得名清河县。

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宋代《太平寰宇记》等史料记载,该村以北地带,曾是隋初至北宋石邑县的治所。北宋开宝六年(973)石邑县并人获鹿县,原石邑县城改为石邑镇。因该村位于石邑镇南头,故名镇头。约在清末或民国初,始以谐音逐渐演变为振头。1941年3月8日由获鹿县划归市郊。因振头村而得名,故而称为振头街道。

解放北路,指辖区内为庆祝新建和平解放而命名的主要道路名称。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形成了部落,夏时称武罗国,西汉置武邑县后此处为县治所,遂成城郭,故名武邑。因镇政府驻地武邑而得名武邑镇。

“合浦县”,意即江河汇合于海的地方,因南流江在县境内有4条支流入海,入海口在廉州、党江、沙岗等镇,主干流在党江与沙岗镇的七星岛西侧入海。故名。

相传,此镇老街曾有一颗大杉树,上部叶落枝干,在明朝年间被雷击断,故名。

开埠之初,因在古都廿都杨家桥边建有一道观,始名杨家桥;明洪武年间(1368~1398)修“杨桥祖庙”,受明祖朱元璋赦封而闻名,遂得名杨桥殿。

“大”:指范围、面积、体积等;“堰”:筑有堤坝的蓄水池;“乡”:指行政区域类别名称。

“曲美”意为“泉水”。

以其政区境内有姚寨沟风景区而得名。

清康熙初期,满族尹氏最早在此居住,取名为尹家营。因乡政府位于尹家营村,故名尹家营满族乡。

清道光六年(1826)建场,以永久安泰之意名永泰场。后简化为今名。

因其位于沙溪西岸,且河畔多白色河沙,故名。

以境内主干道金海公路命名。

1579 1580 1581 1582 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