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这一地名在当地历史以来沿用至今,取自原遂安乡之“新桥村”中二字,此地曾筑有一桥,联通两岸居民,因此得名。

1953年划分乡时取梓源村的“源”字和派芳村“芳”字,得名源芳乡。

因辖区内有一座山,名为观斗山,故以此山名称为专名。

“太和”原指泰和,后因谐音改为“太和”,“泰和”意为祈盼安泰和睦。

因驻地七指峰两大山间自然形成较大丫口得名大山丫,取其大山二字得名大山镇。

据民间传说,竹院乡政府底下有一块坡地,民叫“竹坝坪”,生长着一片茂密青翠的竹林,象竹子编织的院坝一样,故名“竹园”,后经演变成为“竹院”。

藏语,意为“渡口”。

因此山地形像“丁”字,故名“丁山坝”。

向着太阳之意。

在苗族人居住的关峡区域建立的乡级行政区。

因在清代有一姓谷的人家在此落户,而得名谷家子,后谐音演变为孤家子。

迎接光明未来之意。

宋国故城,又称睢阳城旧址,周武王灭殷商后封殷纣王庻兄微子启于宋,建此宋都城,称为宋城。

驻地处龚溪入锦江的河口处。

传该地在宋代是小洪河上一个埠口,当时河岸有一只石羊,往来摆渡的绳子拴在羊腿上,得名羊埠口。明代发展成为汝东四大集镇之一,因居民以杨姓居多,改称杨埠口。清嘉庆年间改称杨埠关,后简称杨埠。

1926年在辖境内的东城墙中段辟建两个门洞,南侧门洞名为东征门,北侧门洞为凯旋门。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统称为中山门。

安新,即安县(安州)与新安两县之首字组合。

明初洪武年间,郝、郭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称郝郭庄,永乐年间移民来此者渐多,又因地处大清河拐弯处改称龙湾沿用至今。因镇政府驻龙湾村,故得名龙湾镇。

1578 1579 1580 1581 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