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二年(1404)苏瞎子一家由山西洪洞迁居此地,以姓氏命名苏家营。因镇政府驻地苏家营得名苏家营镇。

沙埔街原名沙埠,因沙埔河多产沙石,当地设有运沙码头,故名。传清光绪元年(1875)成圩场后改名沙埔街。

此地史称清化,处律水、石下两条溪流的汇集处,南北有奇峰对峙而形成一隘口,称隘子。故名。

根据兵团团场统编番号,以团场为单位编排的数字作名称,团部驻地博古其镇,博古其,维吾尔语“交通要道”之意。

辽国钦天监有一次夜观天象,忽见有巨星从天而降,落在黄龙府附近。急奏圣宗:“黄龙府一带恐怕要有土龙出世,应立刻修一座塔压住它。”圣宗闻听大惊,立刻答应,马上命钦差随钦天监赴黄龙府造塔。钦差带领大队人马,日夜兼程,走了七天七夜,来到黄龙府地界,当船行至祥州(今万金塔乡)时,发现土龙的头就在这里,于是就决定把塔修在祥州。谁知塔刚修了半截,有一天夜里那个钦天监又观天象,忽然又大叫不好,说土龙知道要在祥州压它,所以又掉头跑回黄龙府了!于是干活的民工只好停下来,连夜赶到黄龙府去修塔。而这没修完的塔便被人们称

因地处姚江蕙江地段,历代盛产中国四大名兰“国字兰”著称,古诗有“一曲蕙兰飞彩”旧称 蕙江,亦名兰江,街道以江名,故名兰江街道。

上古传说中的河流,因上古帝王颛顼降生之地而出名《山海经》记载:“黄帝次子昌意,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斯水、为诸侯焉、娶蜀山氏女,生颛项于若水之野。有圣德,二十登帝位于高阳,故颛项又名“高阳氏。”颛顼(高阳)出生在古台登县(冕宁),并授予冕宁“高阳文化与安宁河谷研究基地”牌匾。冕宁有关于颛项(高阳)出生地的很多传说故事和文字记载,是全国唯一有典籍记载的颛项出生地,为传承上古文化而得名高阳。

阔什塔格,维吾尔语,意为双山。

蒙古语“博勒其格日”,汉语译为草场。

这里常年洪水泛滥,给当地造成了重大损失,为祈求洪水平静,取名“海宁”。

舜玉路因位于舜耕路和玉函路之间而得名,是辖区主要道路,识别度较高,能清晰地描述辖区范围,且舜文化一直是该区域历史文化的特色,因此成立街道时选用了舜玉路为名。

因辖内有江洪圩,故名。

贾沙系彝语地名。因该地土壤多灰色沙壤,当地民族称“贾沙”,意为有沙的地方,故名。

有龙腾虎跃充满活力之意。

星甸源于当地的一座新殿庙,后讹化演变为星甸。

昔年地濒练江,盛产蚝,曾名蚝墩,亦称蚝坪,南宋景炎三年(1278)文天祥领兵抗元经此,有感于地气和平,题书为和平里,自此得名,设立镇时沿用此名。

原名叫火焰山,因城中经常失火,懂风水的人考察了清镇失火的原因后,认为其“焰高气雄,宜种树以压之”,故现青龙山绿树成荫,又因其高大雄伟,如龙头高昂,其后山势奔腾逶迤,如龙身蜿蜒,后更名为“青龙山”。

因村中南部有一河流,取名南溪,因该政府驻地位于南溪村,故名。

1555 1556 1557 1558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