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李雄据蜀,奋武此地,以慑服夷獠,意威名远震,始名威远镇,隋初置戍,开皇十一年(591),改为威远县。

龙须指一种植物,街道指中国大陆地区不设市辖区的市、较大市的辖区的行政分区。

清代雍正时期称“多和沟”,1931年改称道虎沟。因乡政府驻地位于道虎沟川,故命名为道虎沟乡。

因该地居民初为耿姓于颍上至润河集,新集至润河集交叉路口,搭棚经营茶食,后逐步发展成小集得名。

因驻地及工作职能而得名。

因境内有老鼠山、大丫口尖山、火石山、巴达山等四座大山绵亘排列而得名“四排山”。

藏语含义为“宝山顶”。

“得荣”,藏语,意为“地处峡谷地带的农区”。

海甸历史上称“海田村”。两广总督张之洞视察琼州海防,看到海田一岛,扼海口之咽喉,为琼州之门户,位置特殊,形势险要,于是便改“海田”为“海甸” 。

唐僖宗乾符四年(878),王仙芝部与义军战于境内东岗,因名“战坪”,后人谓“战”主凶,又见地势开展,近山如画屏,遂改称“展屏”,后谐音为展坪,故名。

相传,此处原属东杜村永清寺僧人的庄子地,后孙氏立村,得名孙家庄。因该镇人民政府驻孙家庄村,故名。

物阜民丰、吉祥之意。

驻地村以姓氏得名,在西北乡张庄居住。其因村内姓氏中张姓居多故得名。又因原镇政府驻张庄村,沿用至今。

因靠近淮河中游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而得名临淮岗镇。

因有个姓刘的人从关内来此地开荒定居,盖房较一般民房大一些,后形成村落,故得名。

因其位于蒲河河谷之侧尾而得名。关于蒲谷,郦道元《水经注》云:“蒲水出南山蒲谷,东北合细川水,又东北流合且氏水焉”,祝世林先生在《陇山以东平凉地区南部古代地理地名探索》(《西北史地》1994年第4期)一文中考证《水经注》中提到的“蒲谷”即汉魏时期达溪河的发源地、现陇县五马山河谷。但这与蒲窝地理上相去甚远,“蒲谷之尾”中的“蒲谷”似另有所指。现在达溪河的支流蒲河古称“蒲水”,与蒲窝塬地理上相接且同为南北走向,后人猜测这里的“蒲谷”应为“蒲水(河)之谷”,即“蒲窝因其位于蒲河河谷之侧尾而得名”。

清初建治前,地名已存在。历史上逢辰(龙)戌(狗)赶场,故名“龙场”,为与县境内外多个龙场区别,又称干河龙场,简称“龙场”。

古时有饶姓迁居来此,因紧靠航船码头,航运发达,市场繁荣,因此得名饶家埠;镇政府和大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均设立在此辖区内,因此得名“饶埠镇”。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