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早年有折姓人家居此坪地,得名折家坪村。因镇政府驻地折家坪村,故得名折家坪镇。

1914年,南通张謇派人来此筹办大赉公司,开垦植棉,集市逐步随之繁荣兴旺。来往行人都说此街是“兴街”,后即谐音为“新街”。

清中叶,屋厦村部分村民从商,择水运方便之荒滩建常平圩,以祈和平竞争。镇因圩名,故名。

清初建村时因有大寺院,得名殿寺。1913年后成集市,更名殿市。

“堵”据《说文》载:“堵,垣也。一丈为板,五板为堵”。“城”,即驻军之地。“镇”指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该城一面劈山为壁,三面城墙各为五丈。即言古城很小,故名“堵城”。

元明时期,此处有一座佛寺,百十来个僧人每日撞钟诵经,香火旺盛。附近有店沟畔、古村坡、半坡店、逯家堡、西原上、吴得底、蔡家院、付家圪塔、孙家场9个小庄,后这些小庄村民渐迁佛寺近旁,成一较大村落。相传,明末有一汾西知县由此路过,问是何村,随从答曰“和尚念经之地”,知县吸口吟曰“道经僧念过”。从此,该村便被称作“僧念”。

和兴指和谐、兴旺之意。

以境内“六家村”、“滑石板”两地各取一字名“六滑”,后“滑”取谐音改为“华”,故名。

古名鹤鸣镇,因村南隔伊河有九皋山,《诗经》载“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故称为鸣皋。

根据辖区人工湖泊“古宇湖”的简称“古湖”而得名。

“玛沁”系藏语音译,乃玛卿之异译,意为黄河源头最大的山,既指阿尼玛卿山。

因境内有一地名桃树林,故得名。

据《章丘县志》记载:“溪谷缕注,众人潴而为湖,白云英英出其中,湖因以名”。故名白云湖街道。

辖区内有大、小芦河和高寨、寨子两村而得名。各取其中一字“寨”“河”。

1931年重修县志,因该村人支持重修县志,殷勤接待,故名殷村。因镇政府驻地殷村,故得名殷村镇。

联圩地区是以圩堤并联组成,故名“二十四联圩”,简称联圩。

明末有吕姓人家在此定居,后发展为大户,故称“吕营”。清初分为两个村,该村位于西部,称“西吕营”。因镇政府驻西吕营村故名西吕营镇。

区政府派出机关辖区名称。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