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西。泉池长方形,石砌,长6.2米,宽5.5米,深3.10米。因传说水脉通登州(今蓬莱)而得名。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均收录,2004年被公示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民国十三年(1924)《续修历城县志·山水考》载有“登州泉”。明晏璧为泉赋诗曰:“文登一脉透谭城,澄彻全无蜃气腥。”古人所谓登州泉水来自登州之说,没有科学根据,按照趵突泉一带地质构造,登州泉与趵突泉当属同一水脉。20世纪中叶被覆盖于厂房下,1994年花墙子街改造时再遭填埋,1997年趵突泉公园西区扩建时

嘀嗒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南龙湾村禅房峪东南角。泉池为石砌方形,长0.7米,宽慰0.4米,泉深0.8米。泉水呈渗流状态,水质甘甜可口,深受村民的爱戴,为居民主要饮水来源。盛夏时泉满,缓缓流入河道,“滴答,滴答”发出声响,甚是好听,故名滴答泉。

传说它曾是女娲炼石补天时的洗手盆。南天观道士凿挖山岩而成,专用来洗澡沐浴,因而人们称为道塘泉。道塘泉位于日月泉南一千米。泉水自岩缝流出,澄澈清莹,西流10米入泉池。泉池南北长3米,东西宽2米,深1.6米。泉东南为陡峭壁立的天柱峰。天柱峰古称“小髻”,意思是天仙美女的秀发。因此处“小髻”之下,故古称“发际泉”。泉池周围,草木茂盛,怪石嶙峋,悬崖峭壁之上点缀着奇花异木,如诗如画,泉水溢池而出,入大峡谷,山间溪韵令人陶醉。

大峪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刘家庄。该泉为石头砌成的长方形泉池。积水成洼,常年流水不断,其水质清澈,甘甜无渣。村民们因泉水灌溉农田,用以饮用。

位于岱宗街南端路东,原无名,1994年市建委组织泉水调查时依街巷命名。泉池呈圆井形,石砌,直径0.6米,深0.4米,常年有水。

刀家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河东村。泉池为石砌不规则形状。泉深0.8米。相传,唐朝时期,在姓到的一户人家发现。故名刀家泉。泉所属冷泉,年均水温12摄氏度。泉水呈渗流状态,常年不竭积水成井,泉水甘甜清冽,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泉最高水位0.75米,最低水位0.2米,日出水量3立方米,最大出水量1700立方米,涌水高度0.02米。

道士泉在历城区仲宫街道大佛寺村南,河之东崖,昔日有大佛寺。道士泉即在大佛寺遗址东侧的山坡下。该泉无泉池,泉水呈线状自崖隙中涌出,泻入河中,终年不竭。水质甘纯,煮后无垢,村民称饮之可治腹泻,为当地居民的宝泉。村民称附近曾有道观、道士墓地等。明晏璧《七十二泉诗》咏道:北渚南山碾石涡,寒泉进涌寺东坡。种桃道士知何处,偏爱灵泉种得多。清道光《济南府志》称“在大佛寺东坡”。

位于曹范街道公益牌村西。该泉由两泉组成,一泉池为自然状,不规则形;另一泉池为石砌,不规则形。两泉皆常年不竭,汇水成溪,为农田灌溉水源。

位于孝里街道大峰山主峰西北侧三教堂遗址处。泉池石砌长方形,长0.59米,宽0.38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水自岩缝流出,常年不竭。此外,三教堂遗址下侧,璇玑洞西北约200米、峰云观西约500米处,各有无名山泉,或顺势漫流,或蓄水为池,皆常年不竭。

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马闹坡村南。类型为冷泉。为渗流泉。泉池石砌长方形。泉水常年不竭,为农耕水源。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位于万德街道大王村。泉水从岩缝中涌出,流入边长为0.85米的正方形泉池,再汇入小溪。水量很大,饮用观赏俱佳。

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渔湾村西。类型为冷泉。泉池方形,水泥砌筑,边长0.6米。泉水常年不竭,为农耕水源。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位于港沟街道桃科村麒麟山阴。当地人称为“麒麟泉”,并刻有石碑。泉水甘甜,长年流淌。因附近缺水,虽流量不大亦呼之为“大泉”。泉水自山崖数处缝隙流出后汇于一处,从一石雕龙头口中喷出,注入泉池内。泉池石砌方形,池口边长3米,久旱不涸。泉北有“泰山行宫”古迹。泉水旺时,颇似济南城内黑虎泉,弱时仍水流如注。

大泉位于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玉函山安息园西侧山腰处,因水势大而得名,该泉泉眼流量大,每小时涌水量达54立方米,泉水自一巨岩下流出,积于一三角形池中,水清见底,常年不涸,今人在池东壁雕一龙首,将泉水引入新建的蓄水池中,作为四周消防的水源。泉上小亭翼然,泉畔垂柳依依。在亭南望玉函山主峰,宛然如画。该泉类型为冷泉,出露形态为涌流,形状为长方形,结构为石砌,长300厘米,宽200厘米,深15厘米,每小时涌水量达54立方米,水势流向为常年有水积水成池,泉水利用情况是景观用水,泉旁公交有南康公交站17路、65

大泉位于历城区大泉村。因水流量大且从未干涸而得名。在马帝峪华严寺下。旧志云,一名大泉,寺废,泉流经孙家庄。马帝峪,清乾隆《历城县志》作“马蹄峪”,称在“南泉寺东,涧壑幽邃,流水无声,有桃源之胜,水入锦绣川”。泉池为不规则形,石砌,直径5.4米,深2.2米。泉源在峪底深处,出露形态为涌状,每小时涌水量达54立方米。水自岩孔涌出,顺势西流,三迭而下,至孤山脚下折向南,汇入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池塘,再沿九曲河北流入锦绣川。泉池安装抽水设备,为6个自然村600余火提供饮用水,同时浇灌0.33335平方

位于章丘区相公庄街道丁家庄。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7摄氏度。泉池为边长为0.8米的石砌等边三角形,泉常年不竭,主要用于农田灌溉。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停靠点。

大南沟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黄巢村。泉池修长,由口到底为半圆形,像当地人所说的南沟。故名大南沟。泉池长1.2米,宽0.5米,深0.4米。水质清澈甘甜,常年不竭,泉池旁边50米处还建有一个大的蓄水池,面积400平方米。水由泉池流向蓄水池,村民用以净化使用。盛水时节,池满,泉水缓缓流入河道。

大泉历城区位于港沟街道坞西村西。泉为自然土石构造的不规则形。泉呈线状水流。泉水甘甜可口,常年不竭,从石罅中流出,汇为两面临崖的自然水池,池水碧绿,苇草摇曳。清道光《济南府志》载:“马帝泉,一名大泉,泉流入锦绣川”。泉流量大而得名。每小时涌水量达54立方米,汇于面积4000平方米的池塘中,受水位深浅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池水呈五彩状,水盛时从溢水口流出,沿九曲河北流入锦锈川。

658 659 660 661 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