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章丘区垛庄镇西车厢村。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3摄氏度。泉水渗出,流向小河,汇入西巴漏河。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凉湾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突泉村西南,锦阳川西南岸崖下。水自石穴中涌流而出,清凉甘美,临河汇入自然水湾,故名。泉池半石砌不规则形,长17米,宽8.37米,深1.35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水由泉池满溢后,流入锦阳川。相传很久以前,此泉不仅供百姓饮水和灌溉粮田,而且能为百姓提供婚宴用瓷具,若哪家百姓有结婚喜事需用瓷器宴,请亲朋好友到此泉边烧些纸香,说明用量,眨眼便为你送出,用完后再烧些纸香将瓷具返还。不知什么时候,一家贪婪的用户将瓷器未能如数归还,从此凉湾泉就再也不为人们提供这一方便了。明

位于龙洞庄南,佛峪寺东崖。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泉池右上方石壁镌刻隶书“林汲泉”。旁又有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题记,题记文字虽经山水冲刷,今仍依稀可辨。泉池呈不规则形,长4.2米,宽1米,深0.5米。盛水期,泉水自崖壁泄下,形成小瀑布。

位于五龙潭公园内,五龙潭西北,濂轩下。原在五龙潭附近的濂泉胡同2号院内,据说因陈姓人家六代居住于泉旁,又俗称“陈家池子”。新中国成立后,济南城建部门在进行名泉普查时将其改称“濂泉”,其所在的胡同也因泉名之。1986年扩建五龙潭公园时,濂泉胡同辟为公园绿地,胡同消失。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濂,薄水也⋯⋯一曰中绝小水。”濂泉之水既平静又清澈见底,没有趵突泉“水涌若轮”的磅礴气势,只有无数涓涓细流如串串珍珠不间断地由池底诸多小孔中涌出,正合“濂”、“中绝小水”之意。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积

位于仲宫街道凉水泉村南。为东西两泉,因中间被一座称为“庙子岭”的小山岭东西分隔,故名“两分泉”。后因泉水清凉,且“两”、“凉”同音,便改称为“凉水泉”。西泉源于10米深岩洞,水自石缝流出汇于洞内水池,盛时溢出漫流。东泉自岩缝涌出,经石渠,穿苇丛,汇入长11米、宽2米的石砌方池。池水清澈,水中青藻浮动,为村民主要饮用水源。

莲花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老庄村大佛峪,莲花泉也是因其汩汩而出的气势如同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莲花泉。莲花泉在大佛村的中心地带。夏天天热,莲花泉四周却是一片清凉,村民围坐在泉水旁边洗衣、聊天,其乐融融。其水质优良,常有市区居民来此取水。

位于章丘区明水街道廉颇村中。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3摄氏度。最高水位900毫米,最低水位300毫米。已断流,被覆盖。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莲花池位于洪范池镇白雁泉村。因地处九顶莲花山麓而得名。泉池结构形状为石砌长方池,渗流,常年不竭,积水成池。用作饮用和农田灌溉。泉旁原建有天平观。相传天平观的道士赵某因去菜园池边取水浇菜,结识了沉鱼落雁之姿的李玉花被道长批准还俗归乡。后来道士刘某也去菜园池边浇菜,看中了羞花闭月的陈玉花,被道长恩准还俗归乡。后来道长得知李玉花和陈玉花的父亲是连襟兄弟,都居住在九顶莲花山下。于是砌池,命名为莲花池。

醴泉在历城区仲宫街道并渡口村的锦阳川北岸,该泉为渗流状态,常年汇入护城河。石砌而成的不规则形状泉池。泉直径0.45米,深1.88米,海拔254米。在《重修醴泉寺记》碑的西北方50米处,为井形泉池,0.7米见方,2.9米深。泉水常年不涸,甘美如醴,故名。池口的西侧,为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寺院僧人修建的小龙王庙,用料石扣成,内壁刻有佛像,现屋顶已塌陷。

历甲泉位于石岭村“玉明贤庄园”内一大柳树下,顾名思义为历城第一泉。历城县志有载,曾被列为济南七十二名泉。该泉位于石岭村“玉明贤庄园”内一大柳树下,现为石砌水泥封面的圆形深井,井边刻有“历甲泉”三字,泉下筑有容水近20000立方大水塘,据说该水塘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塘内泉水常年不断。泉池为水泥构造的井泉,直径0.8米,泉深0.9米。泉水常年不竭积水成洼,水质清而爽口,为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有人为“历甲泉”题诗:三川聚灵气,四水汇明贤”。历甲泉周围四季景色各异,如诗如画。春天漫山遍野,山花烂漫,处

位于西营街道栗行村南,泉以村得名。又因传说李世民在此吟诗煮茶,故当地人称“龙吟泉”。泉池呈不规则形,池岸为自然土石,池长2.66米,宽2.16米。泉水自一古树下的洞穴涌出,出露形态为涌状,常年不竭。泉水沿暗渠流入封闭式蓄水池,再经输水管道流至街头1米见方的石砌方池,汩汩潺潺,水花翻腾,清澈明净,俯身可及,是村民主要饮用水源。泉旁有一棵千年古柏,树干周长为3.5米,传说为李世民所栽。右侧有一石板,传为李世民煮茶所用。

涝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东老泉村东涝峪沟内,泉下有一小庙,海拔286米。泉池为石砌方形,长宽均0.6米。泉深1米,泉水清冽甘甜,常年不竭,主要用以农业灌溉。泉所属冷泉,年均水温14摄氏度以上。崇祯、乾隆《历城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均着录,称“在涝泉岭后”。

梨峪泉在历城区仲宫街道王府村西梨峪。海拔295米。水自山脚下石峰中流出,入一长方形水池,在泉池西侧150米处山崖上,有碧霞行宫祠,当地村南称之小西天,石崖上有石刻造像一尊,祠一侧有2004年重塑碧霞元君像碑记一通。

位于仲宫街道西老泉村西。无泉池,出露后流向河道。属季节性泉,2011年8月泉水普查时已断流。

醴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西南方向。泉水出露状态为渗流,泉水类型为冷泉。泉池为石砌不规则形状泉池直径4.5米,池深1.88米,泉水利用状态为景观用水。该泉是五龙潭公园内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旅游开发及其他信息属于五龙潭公园景区。该处泉水所在的行政区域为制锦市街道。附近的公交有有5路、K59路、K91路、101路、104路、41路、K54路、66路、K109路等。

老庄泉位于历城区老庄村。为东西两泉,西泉池呈长方形,水清碧透;东池为井形,苍暗深邃。两池皆以石砌岸,水由暗渠汇入8米长的蓄水池。沿泉旁石阶路可攀登至青铜山大佛寺造像。

位于辛庄街道北泉村东北,枫山下。类型冷泉。最高水位5米,最低水位2米。最大输出量40立方米,日出水量5立方米。水质pH值7.2-7.6,水质甘甜,水中含多种矿物质。丰水期水深5米,年均水温17摄氏度。泉水从未干枯,为暗涌。

位于柳埠街道涝峪庄东南大涝峪山腰处。有两泉:一泉池呈方形,边长5米,供村民饮用;另一泉无池,泉水依山势汇流成溪,流入水库。

645 646 647 648 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