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泉在历城区柳埠街道赵家庄南侧山岭下,东西向有3个泉池,形状各异,深度相近,水势甚小,但常年不竭,供村民生活用水。三泉相隔20米,泉1在东,用水泥筑成方形池,上用预制板封,留一方形口,口处有盖。泉2系用乱石砌垒,呈圆形,上用石块封,留一方口,也可盖上,也可加锁。泉3系自然状态,水从地堰下石缝流出。三泉水旺时均用此泉水灌溉粮田,使农作物在旱年也能得到浇灌。在三泉之南,还有两泉。一泉,池呈长方形,石砌,长1米,宽0.7米,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另一池呈长方形,水泥修筑,长1.1米,宽0.8米。

位于珍池街中段,因珍珠泉水经玉带河流入池内,故得名。旧时,池内多鱼虾,常有鸭子戏水捕食,俗称鸭子湾。后因建珍珠泉宿舍,玉带河被截流,珍池失去重要水源补给,水质变差。据1964年省水文地质队《济南泉水一览表》载:“珍池(鸭子湾)位于珍池街,水近干枯,淤塞严重。”1982年重修,池周以青石砌垒。1993年被填埋,1998年修复。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池周砌石栏,植绿篱。今池呈扇形,石砌,长21.42米,宽6.28米,深1.5米。池水经暗渠流向百花洲,注入大明湖。

位于双泉镇大张庄。泉池为石砌长方形,长0.83米,宽0.61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为村民主要饮用水源。

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赵八洞村西南。泉池水泥修筑,长方形。类型是冷泉。常年渗流,为村民主要饮用水源。附近有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1997年版《济南市志》载为“赵家三泉”。在柳埠街道赵家庄南侧山岭下,东西向有3个泉池,形状各异,深度相近,水势较小,供村民生活用水。三泉相隔20米,最东一泉池石砌长方形,长1.5米,宽1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中间一泉,池呈圆井形,用水泥筑成,直径2.7米,常年不竭,上用水泥板封盖,留一方形口,方便村民取水;最西一泉,池呈圆形,乱石砌垒,上用石块封盖,为季节性泉, 2011年8月泉水普查时已干涸。在三泉之南,还有两泉。一泉,池呈长方形,石砌,长1米,宽0.7米,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

位于张夏街道上泉村西南。泉水自岩缝流出,积水成池。池长1.08米,宽0.92米。溢后沿山峪北流,入石店水库。

炸鼓泉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万粮峪村玉河泉群300米处,泉池石砌长方形,长1.2米,宽0.96米,泉深1.2米。泉水清可见底,常年不竭,积水成池。泉水现已断流,盛夏时,池满从石缝中涌出,泄入河道,水声震耳,故名炸鼓泉,其实与玉河泉群应为同一泉脉,万粮峪村全村靠吃这眼泉水,当地有名俗语:“炸鼓泉开泉透了地”。意思就是说,春天炸鼓泉开始喷涌时,庄稼地里就已经浇透了。

位于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南,北临无忧泉,东连石湾泉。因泉水清甜,甘冽如露而得名。2004年被公示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明隆庆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殷士儋回归故里后,在通乐园(即今万竹园)大宴宾客。主客谈古论今,畅饮湛露泉水,“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其泉址,元《齐乘》、清道光《济南府志》俱称在无忧泉西。明《历乘》云“有其名而莫辨其址”。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称在“围屏街张子志(即张怀芝)花园内”。1964年山东水文地质队调查时未见其踪。1997年夏,扩建趵突泉公园时在今址恢复,并砌以泉池。泉池呈不

位于仲宫街道孙家崖村北60米处。泉自石洞涌出,属季节性泉,雨季流量每小时达100多立方米。

咋呼泉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孙家崖村村北260米518线公路东侧石崖下,双泉南100多米处。汛期开泉,泉水自陡峭石壁石缝中喷涌泻下,声音甚大,如同人在浩瀚的气势中大声呐喊助威,故得名咋呼泉。该泉呈自然土石构造的石洞形,泉深0.46米,属季节性泉,雨季流量每小时达100多立方米,流入河道。其泉水质甘甜可口,主要用于当地居民饮用。

位于张夏街道莲台山玉柱峰西侧崖下。为季节性泉。盛水期,泉从水桶粗的岩孔涌出,水声轰鸣。在莲台山“莲台胜境坊”南40米处的山崖下,还有两眼山泉,无名,常年不竭,清洌甘美,煮沸后无垢,常有人来此汲水。

位于章丘区官庄街道渔湾村南崖下。类型为冷泉,年均水温9摄氏度。泉水自岩缝流出,汇入小池。为季节性泉,盛水期最大流量每小时20立方米,枯水期断涌。济南长途汽车东站-章丘汽车站(济章城际公交)。

枣林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枣林村西,因地处枣林水库而得名。无泉池,属季节性泉。其泉水质甘甜,为当地居民主要饮用来源。泉水出露形态为涌状,流向水库。水库水位高时,泉眼隐于水库中,泉自水下汨汨上涌,至水面漾出碗口粗的水轮,荡起缕缕清波。水库清澈见底,岸边杨柳依依,花木扶疏。

咋呼泉位于历城区西营街道北龙湾村东南,向阳桥东约60米石崖下。泉池为石砌不规则形。泉深0.5米,属季节泉,雨季喷涌。因泉水喷涌时哗哗作响,故名。泉水水质清澈见底,居民用于灌溉农田。

咋呼泉位于历城区彩石街道中泉村南河东。泉池自然土石围成,长1.6米,宽0.6米,泉深5米。泉水常年不竭积水成洼,泉质清澈,可见草鱼,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此泉位于村与河底“黄花园”地处,相传此地有一金壶,水从壶嘴中流出,后被南蛮子发现,金壶被盗后,水声很大,像是有人在高处大喊大叫,后又叫咋呼泉。

咋呼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亓城村南。泉池长方形,池岸为自然土石,长1.3米,宽0.65米。泉深0.5米。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从地堰下崖石缝隙间涌出,常年不竭,水质清凉甘甜,积水城洼,常为村民灌溉使用。旺时哗哗作响,至夜深人静,水流声仍如众人喧哗,故称咋呼泉。水自泉眼流出经一方形水池顺水渠流向山下,入茶臼河。

位于西更道街4号院内,珍珠泉西北,刘氏泉南,又名白云泉,名列金《名泉碑》,称“云楼泉”。据元至元五年(1339)《齐乘》引金《名泉碑》载:“云楼:刘氏南。”明《历乘·舆地》称“白云泉”。清郝植恭以“白云”列入《七十二泉记》。云楼泉以原建于珍珠泉畔的白云楼得名。白云楼建于元代,是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张荣府邸中的建筑。该泉泉池呈圆井形,石砌,直径0.42米,深0.72米。夏季泉水水位上升几乎与地标平,即使干旱之年亦常年有水。

熨斗泉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石匣村西北,子房庵遗址处。泉池为井形,上口直径为1米,下阔3米,深5米,该泉常年积水成井,常年保持一年水位,泉质清澈温如熨斗,主要用于灌溉农田。泉四周山峦意秀,古柏苍生。古诗曰:“泉如熨斗气温温,龙洞分来第一源。欲汹坎离交媾意,清黎道德五千言”。

619 620 621 622 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