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财主陈氏人为解决人、畜饮水,便挖了这口四四方方的井,命名为四方井泉。

哈萨克语,因泉边早年有一庙宇 ,布尔汗苏哈萨克语意为庙宇旁的泉。

“偶主”意为神授,“曲郭”意为水源。

“北”指方位,“温泉”是泉水的一种,严格意义说,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有一定温度的地下水。

“若布琼果”意为“宝山脚下的泉水”。

龙练是壮语“Runghlwen”的近音,龙壮语“Rungh”山弄之意,练壮语“Lwen”粉红石质之意。

因左泉沙黄取名金沙泉,右泉沙白取名银沙泉,两泉交汇一池,潺潺外流,故名。

泉的上方是高5米呈环形筒状的木鱼石崖壁,下方呈圆形水潭,状如圆盆,因此,称之为聚宝盆泉。

地处下拉堡居民点,出水量较大,故名。

“阿克巴斯陶”哈萨克语,“阿克”意为白色,“巴斯陶”意为泉。

“脑干宝拉格”系蒙古语,“脑干”意为“绿色”,“宝拉格”意为“泉”。

喀木斯特,哈萨克语,意为芦苇。巴斯陶,哈萨克语,意为泉。

神泉村原名寺底村,因村北寨坡有当里寺,村在其下,得名寺底村。寺内有一清泉,泉水滔滔不绝,水甘而冽。相传,古时白鹿常来饮水,得名白鹿泉。居民认为此系神泉活水,得名神泉。亦传,昔时此地无水,忽见白鹿刨乱石,泉水涌出,滔滔不绝,谓之神泉,得名神泉。

位于王府池子街中段,亦称濯缨湖,俗称王府池子。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2004年被公示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以《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之意命名。因曾在德王府内,故又称王府池子。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历城县志·山水考》载:“濯缨湖本名灰泉……周广数亩,元宪副竺希仁改为今名,今规入德藩府,建濯缨亭于其上……”民国十三年(1924)《续修历城县志·山水考》载张善恒之濯缨泉诗:“清可鉴须眉,中流澹如此。谁是濯缨人,长歌怀孺子。”该泉泉池为长方形,长4

位于曲水亭街15号西屋。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水质优。泉池为边长0.42米的水泥砌筑方井。

位于官庄街道上盆崖村内。泉池石砌长方形,长8.1米,宽3.8米。泉水常年不竭,为村民主要饮用水源。

位于张夏街道积家峪村西北崖下。泉池长6米,宽1.3米。泉水出自一幽深岩洞,久旱不涸,为村民饮用水源。水盛时溢出池外,蜿蜒东流,与晓露泉水相汇,流入石店水库。

位于鞭指巷9号院内。泉水出露形态为渗流,常年不竭,积水成井。水质优。石砌圆井形,井口直径0.8米。泉旁有陈冕状元府。

617 618 619 620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