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温家村村南古河道的东岸,为河旁台地。属董家街道。遗址东至窑厂取土断崖,南至龙文河支流,西至龙文河,北至东西向农耕路。遗址南北长约31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在断崖上采集到罐沿、盆底等器物残片,年代为西周至汉代。温家南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与周边几个古遗址共同为研究该地区古代文明史提供了新资料。该遗址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温家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5。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温家村村西的古河道龙文河西岸,为河旁台地。龙文河南北走向。遗址东至龙文河,南至龙文河支流北岸,西至窑厂取土后形成的断崖,北至龙文河支流的南岸。遗址南北长640米,东西宽27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在断崖上采集到鬶把首、罐沿、筒瓦等器物残片,年代为大汶口文化至春秋。遗址南北长,东西窄,呈长方形,为临河台地。遗址东、南、北三面临河,西部被窑厂取土破坏。温家西南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与温家周围几个遗址一起为研究本地区的古代文明史提供了新的资料。该遗址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温家西龙文河与其支流交界处的河旁台地上。该遗址东到龙文河,南到龙文河支流,西到选矿厂,北到东西向农耕路。遗址呈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230米,东西最宽处约130米,面积约2.3万平方米,采集到的标本有盆沿、豆圈足、罐腹、鼎足等,陶质有夹砂褐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等,年代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西周、汉代。温家西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与附近几个遗址一起为研究该地区古代文明史提供了新资料。该遗址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历城区董家街道温家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

文昌洞位于长清城区文昌山东侧半山腰,洞口面西,洞门为石制拱门,门楣上镌刻“文昌洞”三个大字,洞深4米,宽3.5米,洞内北侧为文昌帝君坐像,东侧为文昌帝君仆从手牵坐骥(驴)像,西墙刻有的文人上山朝拜图。文昌帝君仆从像南侧墙上刻有知县曹一兰撰写的《修文昌洞碑记》,详细记载建修文昌洞沿革。此洞于明万历31年修,于次年秋竣工。文昌洞内造像于文革时期全部被破坏,现为水泥修补。保护级别为县级,占地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多平方米,文昌洞是长清古代重要的文人圣地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温家村村东,为平原地带。属董家街道。遗址东至窑厂取土后的断崖,南至温家至曹家村的东西路北,西至温家村东约30米的小树林东,北至温家线132支线杆。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190米,面积约76000平方米。在断崖上可见文化层分布,上层为汉代层,下层为龙山文化层。采集到龙山文化的鼎、盘、盆、杯等器物残片及汉代瓦当、铁斧等,另外还采集到铜器残件。温家东遗址南北长,东西窄,呈长方形,为平原地带。窑厂取土破坏严重。遗址北为甄家村,南为曹家村,西为温家村。遗址北部、中部留有窑厂取土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卫东新村西北800米处,为平原地带。整个遗址较为平坦,南、西、北均为古河道,东部为窑厂取土遗留大片坑地,遗址被破坏。遗址现存南北约400米,东西约300米,大体呈梯形,总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地表采集标本有碗、豆盘、罐鼻等残片,年代为东周、汉代。卫东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为研究古代文明史提供了新资料。该遗址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董家街道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5。

位于莱芜区高庄街道驻地南1.5千米占地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管理单位魏家洼村委会,邮政编码271100。

魏明菴墓为近现代墓,魏明菴后人为了纪念其生平事迹建立此墓。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被初步确认和记录登记。2010年10月被商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魏明菴位于商河县许商街道昝魏村西北150米处。占地面积100平方米,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被初步确认和记录登记。2010年10月被商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号为商政发〔2010〕26号文件,呈方形状分布,保存较好。管理单位商河县文物管理所,联系地址为商河县长青东路,长途电话区号0531。主要建筑有墓主人碑。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金牛山南麓。王统照(1898—1957年),为我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著名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青年时期离开原籍诸城,长期在济南读书,创作有长篇小说《山雨》和大量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作品,并主编文学期刊。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济南工作,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主席、省文教厅副厅长、省文化局局长、民盟济南市委主委等职。1957年11月29日病逝,葬于济南市北郊金牛山南麓公墓(现地处济南市动物园内)。松柏笼罩的墓前立一方形石碑,记有王统照先生生平。王统照墓

位于趵突泉公园东南部的沧园,是一处古典庭院建筑。其地在明、清两朝原为书院,清末以后屡次改为学校。1987年,王雪涛先生的夫人徐佩蕸,毅然将家藏的二百余件作品,捐献给济南市人民政府。为此,济南市人民政府将此园辟为王雪涛纪念馆。纪念馆分为“积萃阁”“无陋山庄”“藕华楼”“萝月堂”四个展厅,建筑面积755.6平方米,珍藏和陈列王雪涛先生遗作212件和生前用过的文房四宝及名人字画6件。 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当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1922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

位于历城区遥墙街道王家庄村中偏东部老官井附近。建筑占地面积54平方米。设立年代为民国。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黄河冲积平原,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四周为民居,东约1000米为济南绕城高速公路。村南有荷花路和青岛至银川的高速公路,西有遥墙中学。该民居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遥墙街道王家庄村中偏东部的老官井附近,建筑占地面积54平方米,坐北朝南。正屋面阔三间,进深1间,硬山顶,砖木石结构,顶覆小瓦,小瓦扣脊,门改建。东耳房1间,进深1间,西阁楼用红砖新建。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原貌,梁架保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桃科村南约500米的南台之上,属港沟街道。现有墓3座,墓碑3通,碑文记载了王氏先人于明成化年间迁入并建庄的历史及其谱系情况。墓碑保存较好,墓冢仅存小部分并且长满杂草,墓地周围为当地村民种植的花椒、玉米等农作物。该遗址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王氏先茔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是研究明清时期人口迁移历史的新资料。主要建筑幕座和墓碑。由王氏后人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2。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泺口街道鹊东村,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北端东侧。王士栋(1948—1967年),山东泰安人,1966年参军,负责守卫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1967年5月31日晚,狂风暴雨突然袭击济南,堆积在铁路两旁的原木被狂风卷动,遍布在路轨上阻碍火车通行。王士栋烈士冒着狂风暴雨,排除了铁路大桥上的障碍,确保了黄河铁路大桥及列车的安全,壮烈牺牲。为表彰烈士英勇事迹,中共山东省军区党委于1967年7月6日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追记一等功。济南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济南市行建王士栋烈士纪念碑办公室”,在泺口黄

王家楼观音庙位于莱芜区口镇街道王家楼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管理单位为口镇街道王家楼村村委会,一层房屋,硬山顶,四梁八柱,砖墙,小黑瓦。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街道王泉村东南800米处山峪的北、西南崖壁上,均为自然岩洞略工而成。由朝阳洞造像、五十三参(当地俗称)造像和背阴洞造像三部分组成。朝阳洞造像为一佛二菩萨,阿难、伽叶分立两酬,皆高浮雕,主佛像结跏趺坐,高1.07米,二菩萨均高0.54米,应为唐代遗存。五十三参造像由53尊佛像组成,主佛像高大居中,小龛造像分列四周,形态各异,具有唐代遗风。背阴洞造像为观世音菩萨坐于菩提树下,旁刻人与动物、武士问樵夫、刀劈活人、天象图等形象。王泉摩崖造像雕凿年代早,以唐代造像数量较多、体量较大,是

位于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市立三院北,王舍人遗址为平原地带,大体南北长,东西窄呈长方形,遗址东2700米有梁王河,东南约1800米有鲍山。属王舍人街道。设立年代为大汶口文化。所在行政区是王舍人街道。遗址南至市立三院北墙,原民国历城县政府城墙,东至民国历城县城墙北向延长线;西至城墙西延长线以东约50米处,北至裴家营村公墓。整体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约150米,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表采集标本主要有:石锛、鼎足、鬶足、圈足、器盖等,年代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该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新

位于莱芜区茶业口镇吉山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管理单位是茶叶口镇人民政府。建有抗日烈士纪念碑、钟效培烈士纪念碑、民兵烈士碑和汪洋台展览馆等。人物或事件是汪洋台原名钓鱼台,是一座古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传说当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钓,故得此名。1945年重建,为纪念以汪洋为代表的,在吉山战斗中牺牲的263名烈士而更名为“汪洋台”,是山东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建有抗日烈士纪念碑、钟效培烈士纪念碑、民兵烈士碑和汪洋台展览馆等。汪洋台抗日烈士纪念碑为八楞石刻,座落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王官庄村村南,为平原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树木以落叶林木为主。东有南起孙村镇、北至唐王街道的孙唐路,南为西起机场路、东至孙唐路的虞山大道,西有搅拌厂和济南国科公司,北为王官庄村。遗址东至孙村通唐王街道的孙唐路西侧,南至虞山大道北侧,西至搅拌厂东侧的断崖,北至王官庄村南砖厂取土后形成的东西向断崖南侧,东西250米,南北约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采集标本有豆盘、罐沿、豆柄等器物残片。该遗址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王官庄村委会所管理。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