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明湖公园内,湖西北岸,为纪念明代尚书铁铉而名。 铁公,即铁铉(1366—1402),字鼎石,回族,河南邓州人。燕王朱棣因夺帝位,发动靖难之役,于建文二年(1400)来攻济南,铉时任山东参政,率兵固守,屡挫燕师,升布政使,旋升兵部尚书。燕王称帝后,铉引兵淮南,兵败被执,不屈,受酷刑死。后人为表彰其“忠烈”建祠纪念。 铁公祠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山东盐运使阿林保兴建,内附佛公祠,由吴人骥选址、绘图,漆凝斋、王理堂负责施工。当时建有堂、水廊等。清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均曾整修。1929年增建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锦绣川办事处潘家场村西铁角岭上,为过去济南通泰安的交通要道之一,依山势而修建,自谷底盘曲达铁角岭山脊。石板路全部用大小不等的青石铺成,外边用大青石垒砌护坡保护石板路。石板路最宽处达5米,最窄处约1米,全长558米。在潘家场村中路边墙内砌有清道光二十三年重修碑一通,据村民介绍,原有修路碑数通砌于氨水池内。该石板路保存较好,是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对研究清代道路设施修建及商贸往来情况具有一定价值。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由潘家场村委会所管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田家庄村东北部651号民居,属郭店街道。据村民介绍,该民居约建于150年前,系秀才杨泗滨创建。现仅余北屋,其余建筑均改建为现代民居,北屋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占地面积约65.6平方米,前出抱厦,顶瓦及门窗改建,抱厦改为水泥平顶,梁架及房屋基础保存较好,抱厦立柱下部腐朽。院内另存石狮2尊、抱鼓石2方,雕刻精美。该民居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为研究该地区清代民居建筑提供了新资料。该遗址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田家庄村民杨福祥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2。

田家庄遗址位于段店街道田家庄以南,玉符河畔,暴露面积约3万平方米。1964年出土陶器有三足鼎、圆底釜、陶钵、双耳壶,石器有石斧、石磨盘、石铲,出土还有鹿角,兽骨、猪牙、淡水蚌壳。后又在该处发现乌黑发光的轮制黑陶片和商代晚期墓葬。该遗址属距今约6500多年的北辛文化、距今约4000年前后的龙山文化和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文化混合区。

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后宰门街86号。园林式民宅,建于清末民初。田家为盐商,原公馆为一组庞大的家族大院,现仅一个院落保存较好。该院南北向分三个院落,院门为圆形位于西侧,进门迎面太湖石为中间院落,绕过太湖石对面为一客房。中间院落两侧为南北院的院门,北院门为四柱垂花门(已拆除),进门两侧为东西厢房,北端为正房;南院门为砖砌拱券门洞,带有欧洲建筑的特点,过门洞为东西厢房(东厢房已拆除),南端为正房。原家族大院的院落平面布局,一改中国传统院落由南至北一字排开的特点,而由中院向两侧排开富有特色,南院分院门的建筑

天王殿所属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合龙寺,西邻东侯水库,四面环山,西有黄豆峪村,东边是长清与历城区分界线。天王殿是进了合龙寺山门后的第一座殿宇,建于宋代,内供奉四大天王。殿内左右山墙,嵌唐、宋、元、明、清碑碣17方。北方闻多天王,四大天王中的“帅哥”。还有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四大天王也分别代表“风、调、雨、顺”。

位于莱芜区苗山镇响水湾村西部。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教堂为西式与中式相结合的四合院,共十四间,取名“圣母堂”,现除正厅五间,西厅三间外,东大厅和南钟楼、大门已经被日本侵略军建炮楼拆除。西有同时建立的四合院,至今完好。管理单位响水湾村,邮政编码271100。

小杨庄教堂位于天桥区东小杨庄34号。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0.49平方千米。建有教堂、钟楼、附属房舍等。始建于1905年,有德国人主持营造。2006年翻建,2008年投入使用。天主教堂是山东省唯一一座古罗马式大教堂,是济南天主教的中心。也是比较古老的建筑之一。其特点是拱形圆顶,大型石柱,雕花柱头,典型的哥特式建筑。2006年,为了彻底解决地基下陷、建筑破旧的问题,教堂正在进行整体翻建,教堂于2007年完工。所在的行政区域为北园街道,隶属天桥区天主教爱国会管辖。

天桥区药山清真寺位于天桥区泺安路药山公园内,始建于1893年,气势恢宏,礼拜殿雄伟高深,明亮轩敞,望月楼高耸,直指苍穹。山下仰望流光溢彩,山上俯察金碧辉煌。礼拜殿门上高悬名人手书匾额,殿前石碑记录清真寺的沿革和捐助人名单。清真寺坐西朝东,礼拜时正对着伊斯兰圣地-麦加,礼拜殿内铺拜毯,北侧置放阶梯式木质讲坛。清真寺背靠药山,面朝安乐村新建楼房。药山清真寺所在的行政区为药山街道,隶属济南市天桥区伊斯兰教会协会。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街道小寨村。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平面布局应为始建布局,保存较好。随着黄河决口所带泥沙的淤积,该建筑群除影壁外,其它建筑均被整体拆、装而抬升。建筑平面布局为东西向,寺门坐西朝东,门两侧为耳房,进门迎面为影壁,两侧为南北厢房,正中为礼拜殿,院内植有五株古柏,树龄至少在200年以上。寺门由它处整体迁移至此,为文物建筑保护的方法提供了实际例证。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和科研价值。2015年6月23日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前陈家楼63号。建于1908年,坐西朝东,平面为拉丁十字形,东立面为教堂主立面。教堂为一塔一堂形制,整体灰砖砌筑,中国传统的小灰瓦屋面,内罩穹隆顶,墙面装饰花纹多采用砖刻形式。陈家楼教堂地处商埠区,是商埠区内最大的、创建最早的教堂之一,建筑形式保持了原有西方教堂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2015年6月23日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药山寺始建于唐初,相传曾有唐“尉迟敬德督建”石碑。唐贞元至太和年间(785—840),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20多处,长一千米,俗传“跑马关山门”。唐高僧惟俨于德宗贞元年间从衡山移居药山寺,一时禅风大振。周围百千米的官吏均到此参拜,并赋诗留墨,惜多失散。明崇贞十三年重修,墓碑尚存。遗址有一座明代大铁钟和古樟,罗汉松多株。现辟为重点佛教场所,列入国家重点寺庙。所在的行政区域为药山街道,隶属济南佛教协会管辖。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官扎营后街82号,建于1934年,基督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中世纪的欧洲地区)。占地面积720平方米。近代以来,虽然经历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基督教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欧美地区被普遍信仰。基督徒相信人类具有原罪,而耶稣作为神(天主或称上帝)唯一的儿子(圣子),通过牺牲自己为人类的救主(弥赛亚,即基督)。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列为当今三大世界性宗教,提倡的是上帝的爱,救赎人类的罪和灵魂体。所在的行政区域为官扎营街道,隶属天桥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管辖。是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堤口庄50号。据寺内清代重修清真寺碑记记载,该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后经多次修缮,现存大门及大殿。院落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238平方米,建筑面积731.18平方米。大门为单开间,硬山黑瓦顶,屋顶置正脊、垂脊、龙吻、垂兽、走兽。大殿位于院落中心,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前卷棚后硬山式,顶覆黑瓦,卷棚顶两端置垂脊、垂兽、走兽。因使用需要,大殿东侧于2007年加盖部分建筑。该寺整体建筑保存较好,寺内保存的数通有关清真寺始建或重修石碑,对研究济南早期伊斯兰教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等具有

蓬莱院坐落于天桥区霞侣市街,蓬莱院坐北朝南,大门朝西,它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恢宏大气,古朴端庄。其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小瓦覆顶,耸脊翘角。进门后,门殿左右墙上分别绘着“赵公明元帅”和“温琼元帅”的壁画。穿过门殿,便进入了一个院子。蓬莱院有南、北两个院落,占地面积913平方米。该院为文革后当时济南市唯一开放的道教场所。曾为济南道教协会所在地。开放后第一位受政府委派的当家人王永全,字霞露,全真龙门派一十八代传人,精通武医术法,仅有一俗家传人。蓬莱院就是在她的带领下重建的。现任主持张明真乃龙门全真派第二十

位于莱芜区羊里街道西南方向,距离镇驻地3千米,我村西北方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联系地址莱芜区莱芜区羊里街道西留村。管理单位西留村村民委员会,邮政编码271100。传说是在光绪年间天上掉下来的一颗星。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柳东村东北凤凰山脚下的土崖上。占地面积不祥。所在行政区域柳埠街道。始建于明朝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筒子瓦,小灰瓦覆顶,庙宇院墙乱石结构。登上石阶(108级)迎面山门一座,面阔三间,进深1间。进山门大院,东西各设配殿,面阔5间,进深1间,前有檐廊,硬山卷棚灰瓦顶,12根立柱支撑出厦。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四架大梁,十六根立柱支撑殿堂,殿前为木雕隔扇。地处村东北端,四周均为居民区,庙前有村中大路,属交通要道,路两边为村商业区。天齐庙于1985年公布为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南部与仲宫街道锦绣川办事处交界处的桃花岭北麓麒麟山上,现存山门一座,影壁一座,在山门东西两侧墙上砌有功德碑5通,其中一通刻有“民国二十二年”字样,山门正前方存戏台一座,戏室三间,顶及两山已不存在。山门东存石砌券顶窑洞5间,另2间已蹋毁。泰山行宫现存的其它建筑均为2000年前后新建,其东南约60米处天然石棚下有麒麟泉,泉池已改建。该行宫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桃科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2。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