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莱芜东南5千米处,距高庄街道驻地6千米。东、北两面濒临大汶河,与汶阳、段盘龙、西陈峪村隔河相望;南至南冶、田家铺村隔岭毗邻;西至大北冶、站里村地界接壤。建成时间清初。产权(管理)单位是莱芜区文物局。邮政编码271111,所在(跨)行政区莱芜区,电话区号0634。

贤文庄天主堂位于高新区舜华路办事处贤文庄崇华路1050号,为哥特式建工精美,院落设计巧妙。占地面积2950平方米,建筑面积770平方米。具体初建年份不详,相传已有300余年历史,原教堂位于村中西部,曾历经三次重建和改建,其中后两次有碑为证,分别为1880年(光绪六年)重建和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改建。20世纪90年代院内不同地点陆续塌陷,经村委会勘察政府批准,山东省天主教总主教赵子平主持奠基,于2001年移至现今地址新建,2007年12底竣工。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郭家庄村西南2000米处朱凤山腰。属港沟街道。寺院座北向南,占地约3000平方米。该寺院已成残墙断壁,但寺院布局能看清楚。有山门1座,东西配殿各3间,大殿5间,大殿旁有禅房两间,寺院的东南角有戏楼1座(旁有钟楼1座),石塔1座,上嵌有金代题记1则,明清碑5通。题记两则,另有石刻造像2尊,古柏3株,寺院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石结构。乡义寺创建年代无确实资料可查,根据遗存碑文记载,最晚创建于北齐武平年间(570-575年)。1984年历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东泉泸村东南约3000米的桲椤(波罗)峪内北山阳。属仲宫街道。遗址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现为杏园,地面建筑已无存。遗址东约200米有一泉井,名甘露泉,井上新建石亭。甘露泉北知青房上存光绪十一年残碑一通。遗址西约300米山半腰有一洞窟名金仙洞,民国癸酉辉庵题匾,建拱形门,现名三圣洞,新塑像三尊。在香山寺遗址博物馆内存有明代刘天民撰文残碑一通,残佛造像三尊,及部分石构件。遗址为1997年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单位,是此次文物普查的复查单位,对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路相村东北仙人堂山上,占地面积32平方米,为一天然洞窟,洞宽29.7米,最深处13.5米,最高处4.3米,地面铺青石板。洞前人工砌露台长32米,宽8.6米。洞前石上凿长方形水池1个,洞东壁上刻题记1则,字迹模糊难辨。另存石碑七通,大部分残损严重。据碑载,此处曾建有如来殿、三教堂、灵官庙等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清代曾重修。解放后曾作为学校使用,文革时期破坏严重。仙人堂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与白云洞、灵官庙在同一山上,是研究该地区宗教历史的新资料。仙人堂山所在地为泰山北麓余脉,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街道西枣园村南为河旁台地。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该遗址北至西枣园村,南边东至自然沟的西岸,南至水泥厂北墙,西至刘公河东岸。东西146米,南北144米。采集标本有豆盘、罐沿等,年代为春秋、汉代。西枣园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为研究该地区古代文明史提供了新的资料被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唐冶街道西枣园村村民委员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9。

因坐落于吴家堡街道西张家村得名,称西张清真寺。西张村是回、汉杂居村庄,回族群众居多得名,称西张清真寺。西张清真寺最早建于明朝末年(具体时间不可考),1855年因黄河水患损毁。1938年穆斯林集资捐款扩建西张村清真寺,1966年文革期间再次损毁。1997年清真寺选址奠基。1998年12月18日竣工。西张清真寺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最西部,距吴家堡街道办事处驻地10.6千米,东与安家庄为邻,西、南两向紧靠黄河大堤。据《济南市槐荫区村庄概览》记载:西张清真寺最早建于明朝末年(具体时间不可考),18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玉龙村东南部。据井旁石碑《仙观井碑记》记载,该井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是受仙人指点在此掘井得水,因此名“仙观井”。井口直径1.44米,深20余米,井水质甘甜,至今仍是村民饮用水源之一。仙观井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对研究当地清代民居的生活情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仙观井所在地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为泰山北麓余脉,该井所在的玉龙村四面环山,南有脖子山,东有四角山,北称北山顶,有季节性河流——石河自村中流过。观井所在的玉龙村原名石旮旯,该村现有480余户,1200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西营街道西营村村东的台地上。属西营街道。上世纪80年代村民在此地开砖厂取土,对墓葬破坏较重。砖厂废弃后,百姓对砖厂取土后留存的断崖进行平整复耕,种植核桃、苹果、玉米等农作物。断崖植被茂密,看不出断崖的情况,在二级台地上发现村民灌溉冲出一直径40公分的洞,怀疑为墓葬,在断崖上采集到部分汉代陶片。东西约80米,南北约5米,面积约400平方米。该墓群于1988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1997年被历城区政府济历城政发〔1997〕58号文进行登记保护,是研究该地区汉代墓葬形制的实物资料。该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西营街道西营村西,东临西营街道政府。属西营街道。遗址南北长50米,东西宽6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该遗址现被一小花园覆盖,为一处休闲健身场所。种植冬青、月季等花木,地表已很难见陶片,仅采集到几块汉代陶器残片。该遗址东部建楼房时发现陶片丰富。1988年发现,1997年被历城区政府依法登记保护。该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复查单位,为研究汉代聚落分布情况提供了实物资料。西营街道原始生态保存完整,境内群峦叠嶂,沟壑从横,山清水秀,植被覆盖面广,是名副其实的省城后花园。境内水资源丰富,是锦绣

因坐落于玉清湖街道西王府村得名,称西王府清真寺。庄内原有老寺建于清末民初,后遭水患坍塌。1989年重建。西王府清真寺位于槐荫区玉清湖街道西王府村西北角,占地0.001平方千米,大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北讲堂80平方米。建筑面积316平方米,建有礼拜大殿、北讲堂、杠屋、水房子及其他附属建筑物。(据《济南市槐荫区村庄概览》记载:西王府清真寺最早建于1905年,1998年西王府村投资约100万元重新建设。),由西王府村委会负责管理,为四级保护级别,所属行政区槐荫区玉清湖街道。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王街道西王村村西,为平原地。所在行政区是唐王街道。遗址东至机井房东70米,南至青岛至银川的高速公路北约200米,西至取土后形成的断崖西侧东约20米,北至临港开发区至唐王的公路南侧,南北长约43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面积约120000平方米,为不规则形。在断崖及地表采集到鬶足、鼎足、鬲足、豆柄、豆盘等器物,年代分别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代、西周、汉代。遗址西、西南部修青银高速公路取土破坏较重。西王遗址年代跨度较大,是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1997年12

位于商河县玉皇庙镇西瓦屋头村西北。历史上多次受黄河泛滥影响被深埋于距地表3.5米以下,保存较好。呈长方形,面积分布约12万平方米,采集标本有春秋战国、汉代陶片等。2009年春当地村民挖土筑路时,在遗址中心部位偏北水湾西部曾发现一墓葬,距地表深约3.5米,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器物碎片、构筑墓室所使用的石板等。2009年11月,商河县文管所进行普查时,在一村民挖掘的菜窖断壁上,距地表约3米处,发现了文化堆积和大量的陶器残片。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是济南市黄河以北地区为数不多的、保存较好的春秋战国至汉代的古

东阿镇西山村发现,故西山古墓群。1999年挖掘,沿用至今。西山古墓群位于东阿镇政府以西3千米的西山、西南坝村及以西的山坡上。自90年代初以来,盗墓之风猖獗,省、市、县文物主管部门虽多次敦请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但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1999年1月,聊城市公安局破获一起倒卖出土文物大案,缴获不久前此处出土的彩绘骑马陶俑17件,经省文物专家鉴定,此类文物为国内首次发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其中12件被确定为二级文物,5件为三级文物。经过2-6月、10-12月两个季节工作,在总面积100万平方米

位于钢城区里辛街道西田庄村。西田庄村关爷庙占地南北长20米,宽15米。庙位于院北,1间,南大门一座。石基,红墙,黑瓦,前出厦。所在行政区域为里辛街道,邮编为271133。

位于莱芜区燕喜街南首,古老的清真寺坐落于汶河北畔,北至雅鹿山遥相呼应,南至汶水清河。占地2596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寺内建筑物紧凑有序,庄严肃穆,苍松翠柏林立,是当时穆斯林同胞礼拜学习的主要场所。1947年莱芜战役爆发,老寺毁于战火,只剩残垣断壁。解放战争后,由于经济条件有限,穆斯林同胞修建南讲堂,南讲堂作为穆斯林的活动场所,维持了30年之久。随着少数民族日益发展,南讲堂已不能满足穆斯林同胞正常的聚礼需求,1984--1989年,西关居委会组织重修西大殿,由原来三间房扩建为五间,自此

墓表面暴露有大量陶器标本,经专家推断为古墓葬。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被初步确认和记录登记。2010年10月被商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李堂墓位于商河县怀仁镇西李堂村西南100米处。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呈方形状分布,保存较好。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被初步确认和记录登记。2010年10月被商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号为商政发〔2010〕26号文件。26号文件。管理单位为商河县文物管理所,联系地址为商河长青东路,长途电话区号0531。所在行政区为怀仁镇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西坡村村南。所在行政区是柳埠街道。设立年份于西周。锦阳川河道南,南北向河沟东侧,是一处西周文化遗址,为河旁台地。遗址东、南为山,北为锦阳川,西为锦阳川支流。遗址东南高,西北低,呈缓坡状分布。西至谷底,北至锦阳川河道,东、南分别至山根。东西约400米,南北约500米,大体呈长方形,分布面积约200000平方米。在地表采集到部分西周陶器残片。西坡遗址北与省道103线隔玉带河相望,西有通向里石村的村级公路,交通便利。该遗址1988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1997年12月历城区政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