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遥墙街道陈家岭村东北巨野河上。为五孔石砌拱桥,舟形桥墩,东西长15.2米,南北宽3.96米。桥西北端抱鼓石无存,现存3个抱鼓石上雕有相同的云、兽纹。因该桥位于河道拐弯处,桥西侧靠近村庄的迎水墙修建较长,总长约27米。迎水墙南部原有八仙过海浮雕,现仅存残造像6尊,头部残,另面刻有凤凰追日浮雕。该迎水墙曾被冲毁,重建时将石雕麒麟、狮子等砌于墙内。保存较好,雕刻精美,对研究济南地区民国时期的桥梁建筑形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大明湖公园内,湖西南岸,原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建成的李鸿章祠,1961年修葺改建为辛稼轩纪念祠,1980年部分重建。 辛弃疾(1140—1208),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四风闸人,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青少年时代正是金人占领中原的时期。绍兴三十二年(1162),22岁的辛弃疾,怀着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在济南聚集2000余人,起义抗金,后率部南归。他力主抗金救国,曾以《美芹十论》和《九议》等上书南宋朝廷,为恢复中原奔走呼喊。但由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辛弃疾未能实现收复河山的愿望。在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路67号。原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由东、西两个大院组成,现仅存有一组平房建筑,单层,砖木结构,清水砖墙,红瓦双坡屋顶,前檐设有外柱廊,红色木柱,叉形支撑。新华院是日本陆军总部参谋部直接管辖的残害、关押所谓的中国战俘的集中营,现存平房建筑本身并无特色,但却是新华院的唯一遗留建筑物,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在济南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忘国耻、强国富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亚洲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教育基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2015年6月23日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

位于济阳区新市镇新市村前街249线东邻。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约200000平方米。因当地村民长期取土,遗址部分区域现被挖成深坑,坑内蓄满雨水。地表采集少量陶片等标本,应为汉代古文化遗址。该遗址与新市遗址相距不远,且时代均为汉代,疑为文献记载中的秦汉时期的著城,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历城区东风街道的辛甸中路。始建于1920年,因社区改建,现占地面积0.001453406平方千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管理单位为历城区天主教爱国会。为信仰天主教群众祈祷、教职人员学习、婚配圣事、受洗的场所。保护级别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位于千佛山公园东北部。 1905年,山东50余名留日学生,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陆续回国,在山东地区进行革命活动,与清王朝展开殊死斗争。袁世凯篡权后,部分山东的同盟会员及革命人士惨遭杀害。为表怀念,把他们的遗体安葬在这里。 陵园始建于1934年。抗日战争前夕,陵墓中断建设,只建成了纪念塔和部分墓室。1979年陵园成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又升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园最南端为纪念塔,是陵园的主体建筑。塔高8米,四棱锥形,淡红色大理石砌成,刻有“山东革命先烈公葬纪念塔”1

遗址表面暴露有大量陶器标本,经专家推断为古人类遗址。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被初步确认和记录登记。2010年10月被商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斜庄遗址位于商河县殷巷镇斜庄村中段以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文号为商政发〔2010〕26号文件,呈方形状分布,保存较好。管理单位商河县文物管理所,联系地址为商河县长青东路,长途电话区号0531。所在行政区域为殷巷镇。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被初步确认和记录登记。2010年10月被商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钢城区艾山街道肖马村。关帝庙占地南北长20米,宽15米。庙位于院北,4间,南大门一座。石基,红墙,红瓦,前出厦。关帝庙厅宇上书写“关帝庙”三个大字。所在行政区域为艾山街道,邮编为271104。

位于济阳区垛石街道歇凉寺村北350米。现地表残存有一高土台,东西长40米,南北宽70米,高约1.5米,面积约2800平方米,保存较好。据传说汉代刘秀曾在此处歇过凉,故名歇凉寺。采集的标本有陶片、口沿、纺轮等,为一处重要的商周至汉代古文化遗址。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仲宫街道王府庄西约1500米的西峪中。属仲宫街道。所存建筑基址为三开间,有莲花拄础两个。造像一尊,位于建筑基址西北石壁之上,造像高约1米,呈坐姿讲经状,右手被破坏,后来修补,造像全身刷金粉,东侧龛壁有明弘治题记一则,刷金粉,石窟四周新饰欧式水泥构件。造像东约800米的田地中有墓塔构件2个,一为圆形,一为正六边形。该雕像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仲宫王府庄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15。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临港街道小许家村村西部。王家祠堂占地面积510平方米,建于民国时期,是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为研究历城地区民国时期典型建筑特点提供了新的资料,具有较高价值。现存建筑4座,为一完整四合院,其中北屋为明五暗七结构,中间三间,前出抱厦,厦顶已毁,屋顶覆小瓦,生杂草,门窗残毁,部分木构件腐朽。东西厢房各6间,其中东西各有3间出抱厦,厦顶已毁,门窗已无;3间改覆现代大瓦,门窗已改建,西厢房南侧3间基本保持原貌。门楼1座,东西耳房各一间,顶改覆现代大瓦。该建筑结构完整,布局合理,雕刻精美,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小屯村东,前平村南濒河高地上,小屯水库北侧。该遗址被南大沙河自南而北分割为两部分,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1957年小屯水库修筑过程中,在东部高地发现70余件青铜器。1961年冬修建水库溢洪道时,又发现20余件青铜器,以后又从群众手中征集10余件。前后共收集青铜器114件,这些青铜器均为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葬所常见,是济南市一处重要的商周时期遗址,对研究商周历史、山东古国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977年12月23日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南山村北神通寺遗址东青龙山西麓。属柳埠街道。塔平面呈方形,边长0.9米,石结构,为方形七层密檐式塔,第七级及塔刹已丢失,现有六层,高3.64米。塔基为二层须弥座,塔身由两块石料拼成方形柱体,隅角各雕盘龙柱,南面中央辟一尖形拱形楣门,内为塔心室,雕一菩萨二弟子。门外两侧各雕天王一尊,平托舍利宝塔,脚踏夜叉。楣门上饰火焰券门,正中雕虎头。门饰上方莲花座上结跏趺坐一小佛,其上雕出四龙,中间二龙作穿石状,从壁中穿出半身,口里吐出水直落小佛头上,形成“二龙浴太子”的精美图案。塔身东

1996年,由小金村穆斯林群众集资,政府帮扶,友好单位、村居相助,新建清真女寺,为女性穆斯林提供礼拜场所。清真女寺,即单独为女性穆斯林提供礼拜的场所。小金庄清真女寺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小金庄村,于1996年兴建。建筑格式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淡绿色的穹顶,洁白瓷砖的礼拜大殿为主体建筑,周围建有教长室、沐浴室等。两个象征性的邦克楼,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和谐的建筑整体。女寺占地总面积0.0013平方千米,礼拜大殿面积150平方米,由小金村负责管理。清真女寺是单独为女性穆斯林提供礼拜的场所。由于男性穆斯林进行礼

据《金氏家谱》记载:小金庄清真寺始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由小金庄金氏第四代至第六代先祖修建。金氏清真寺最早建在彭家庄,这就是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创建的寺,后迁至西金庄后又修一寺,这已是明崇祯十年(1637年)。清顺治六年(1649年)金氏由原址再次逐渐东移,向小峨嵋靠近,形成了今日小金庄雏形,西金庄清真寺据传在几十年前其寺基宛然,砖瓦旧迹依稀可辨,由此可见今日之小金庄寺为清初期所建。雍正十年(1729年)增建后殿。道光十一年(1831年)辛卯科举人金策,曾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主

位于济阳区垛石街道小李家村北约200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不详,保存较好。以商周时期遗存最为丰富,是济南市黄河以北地区一处重要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1995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历城区临港街道向阳村中东西大街北侧。建筑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设立年代为清朝。北平原,该庙地处地势平坦,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位于向阳村中部,周围为现代民居,南有东西向大街,东有排水沟。南约300米有武将庙。向阳村观音庙现存大殿一座,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1间,硬山顶,砖木石结构,券形门窗。南墙开二现代扁窗。脊、吻已残,门已改建,檐残,瓦部分脱落,檐板及椽木腐朽,顶生杂草,北墙出现裂缝。据当地村民介绍,该庙曾经作为商店、学校、村委办公室使用。向阳村观音庙系本次文物

位于莱芜东南5千米处,距高庄街道驻地6千米。东、北两面濒临大汶河,与汶阳、段盘龙、西陈峪村隔河相望;南至南冶、田家铺村隔岭毗邻;西至大北冶、站里村地界接壤。建成时间清初。产权(管理)单位是莱芜区文物局。邮政编码271111,所在(跨)行政区莱芜区,电话区号0634。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