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现属临港开发区)凤鸣路(街)1000号。属港沟街道。原经八纬一路357号老别墅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址位于济南市经八纬一路357号,是济南近代优秀的居住建筑之一。老别墅南北长15米,东西宽9米,高3.5米,占地面积108平方米。该建筑虽然占地不大,但结构复杂,比例尺度十分准确,在有限的面积中运用多种建筑处理形式,手法成熟,功能合理。正入口前面是四根陶立克柱式的外廊,东西南三个有入口,内廊布局,西南角为一层半地下室,屋顶结构十分复杂,部分为阁楼,布局十分合理。该建筑运用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站前街2号,北邻济南火车站。由原胶济铁路济南站、办公用房、车站邮局和站长室共四座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其中原胶济铁路济南站为中心建筑,办公用房、车站邮局和站长室分列其东西两侧。该建筑群见证了济南乃至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见证了帝国主义对山东进行的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体现了民国初期中西方建筑技术的碰撞和交融,在新型现代建筑材料的利用、建筑立面艺术的处理手段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玉龙村东1500米,东岭东坡之上。始建于民国十四年,路面全部以当地产的大块青石铺成,东西走向,路面宽度在1-2米左右,路西端因修建济莱高速公路破坏,现存长度约460米。路南有济莱高速公路及白云洞山,周边群山环绕。玉龙石板路为本次普查新发现,是研究济南南部山区民国时期交通设施状况的新资料。地处玉龙村东1500米东岭的东山坡之上,西北距黄鹿泉村4500米,路南有济莱高速公路,东通莱芜,西到济南市区。路东为章丘地界,为当年章丘、历城主要交通要道。由玉龙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西营街道阁老村西南。属西营街道。玉泉寺又名阁老庵,始建于明代,清代数次重修,原有大殿及东西配殿,供奉如来佛,香火盛极一时。遗址现仅存东配殿遗址,大殿及西配殿在“四清”时已被挖成水塘,遗址东西43米,南北56米(含四清池),面积约2400平方米。在遗址后建有现代庙宇一座。遗址上现有碑4通,3通已残,完整的一通名为“重修玉泉寺碑记”,刻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通立于四清池西侧。另存古银杏树1株,枝叶繁茂。遗址西南约200米的山坡上有明代墓塔3座,其中2座的塔刹已经消失,分布面积约100平

以原所在地裕忠里胡同而命名。裕忠里教堂已有80多年历史,先是由多位信徒爱心捐资,在道德街以北裕忠里胡同(后为裕忠里50号)购得一处四合小院建成,作为当时济南市“灵恩会”七处分会之一进行聚会活动。教会于一九三几年开始聚会。1958年全国教会实行联合礼拜后,裕忠里教会停止聚会活动并入东关教堂、南关教堂、经四路教堂进行联合礼拜,后于1963年恢复独立聚会。1987年,恢复宗教政策后重新开始聚会活动。1993年由市基督教两会出资扩建。2007年裕忠里教堂因所在片区拆迁而拆除,2012年教堂在德裕路复建。

位于济阳区回河街道店子村西南,回河至店子南北公路西邻。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中部隆起呈高台状,其上原有玉皇寺,故称“玉皇冢”。东西长约77米,南北宽约64米,分布面积近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不详。采集标本有大汶口文化的红陶钵口沿、红陶鼎足、彩陶片,龙山文化的磨光黑陶片、石刀、石镰,及商周时期鬲足、夹砂陶片等,是目前济南市黄河以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大汶口文化遗址。1977年12月23日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庙位于长清区东铺村东南0.5千米。占地300平方米。清道光版《长清县志·地舆志·山》载:“垚山县治东南6千米,山形似垚字,为东南诸峰落脉处,桧柏森密不露拳石,内隐玉皇殿、关帝祠,殿前古柏屈蟠如卧龙,俗称卧龙柏,称胜览焉”。玉皇庙属玉皇庙管理委员会管理,保护级别为县级。联系地址为长清区文昌街道东铺村。

展现出其地理位置和性质,具有代表意义。传玉皇山清虚观始建于隋朝初期,明万历年间有清虚观记载,马家庄村委会在2005年3月25日组织重建了清虚观,沿用至今,未曾更名。玉皇山清虚观位于济南市市中区陡沟办事处马家庄村北的玉皇山上,东临绿地小区,南临马家庄村,西邻京福高速公路。始建于隋朝初期,玉皇山不高,坡度平缓,山上松柏、荆棘遍布,植被茂盛,现在主要建筑有灵官殿、玉皇大殿、福山书院、五老四时殿、财神殿。管理单位是市中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保护级别为区级,占地面积约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西丝峪村村东南的玉皇山上。始建年代不详,分布面积17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8.5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石结构,庙顶部已坍塌,仅剩山墙、前后墙。前墙正中有一券形门,左右两侧为券形窗,门立柱刻花卉,顶部用块石垒砌。庙内建石祠一座,为仿古建筑,硬山勾连搭式,脊刻2龙,门立柱刻“天地百神主,人间万圣尊”,横批为“玉皇三帝”等字。庙外有民国十六年重修玉皇庙碑记。门侧一石板上刻造像6排40余尊,像高约7厘米,已模糊难辨。外有椭圆形围墙,仅剩墙基,墙基东西宽约25米

位于钢城区汶源街道。昌盛路与钢都大街交叉口东100米。宽15米。庙位于院北,3间,南大门一座。石基,红墙,红瓦,前出厦。所在行政区域为艾山街道,邮编为271104。

位于莱芜区苗山镇苗山四村南一千米处。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联系地址苗山镇南苗山村,管理单位苗山一二三四村,邮政编码271100。

玉皇庙位于莱芜区羊里街道,占地面积350平方米,有房屋四间,庙内供奉有玉皇神,硬山顶,四梁八柱,红墙,黑瓦。

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西许庄村卧虎山南麓崖壁上。属仲宫街道。占地面积为69.54平方米。原为天然山洞,洞(宽3.66米,深19米,高3.9米),洞内石壁有人工开凿痕迹,有开凿的卯榫结构小洞。洞内有常年流水痕迹。洞内东侧有“清嘉庆七年”“重修玉皇观音碑记”,洞内西壁有“清咸丰十一年重修本洞门墙”题记,洞口西侧石壁有“大清乾隆五十一年,修洞前堰一堵”、“千总兵振声”等内容题记。洞口有石雕门限石一对。该洞为此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石窟寺建筑,对研究当地的宗教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97年12月,历城区人

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南山村西北白虎山西南麓涌泉桥北约50米处。属柳埠街道。涌泉池地处济南南部山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周边自然植被茂密,以柏、竹及阔叶林为主。位于白虎山西南麓,东南锦阳川河道与金牛山相望。位于涌泉庵景区内,东北有千佛崖、龙虎塔,南有涌泉桥及通往李家塘的公路。位于涌泉桥北,四周林木茂密,环境优雅。该泉池常年流水不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池始建于明代,又称静池,民国十九年(1930)重修,南北长5米,东西宽4.5米,深2.2米,泉池整体由方形石块砌成,保存状况较好。泉眼处有一方青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王街道于家村村东,过去为高土台,因百姓取土人为造成三级台地。汉代设立。所在行政区域唐王街道。遗址东至29号机井房向东100米,南至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北30米,西至村东南北向农耕路东侧,北至东西向农耕路南侧。东西长约350米,南北约300米,面积约105000平方米。采集标本有罐沿、瓮沿、盆沿、瓦等,年代为汉代。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济历城政发〔1997〕58号文对该遗址登记保护。为本次文物普查复查单位,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由于家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

位于钢城区艾山街道于家庄村。关帝庙占地南北长8米,宽5米。庙位于院北,1间,石基,白墙,红瓦,前出厦。所在行政区域为艾山街道,邮编为271104。

嬴城遗址位于莱芜区羊里街道城子县村,距镇驻地3.5千米,占地面积700000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遗址。2013年,莱芜区文物局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探明建筑基址、道路遗存、灰坑分布区域及文化层堆积。嬴城遗址出土器物有石器、玉器、骨器、青铜器、铁器以及黑陶等多种陶器。官方量具的陶片,证明嬴城在齐国的经济地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物或事件是伯翳。史料载,古嬴在夏商时期为东夷人建立的一个古嬴国,春秋时期用以名邑,秦朝时设嬴县。这是今莱芜境内在历史上出现的第一

位于商河县郑路镇营子村北500米。东西约350米,南北约400米,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保存较好。遗址内现存有二条南北向高岭,高1.5米,宽5米,断面处暴露有砖瓦、陶器残片等,文化堆积较厚,采集有战国时期陶器标本。是商河县内保存较好、占地面积较大的古文化遗址,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为深入研究商河县战国时期的人文历史提供了较为珍贵、详实的实物资料。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