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仲南村南的锦绣川河道之上。属仲宫街道。始建于1956年8月,桥面用巨型条石铺成,舟形墩,19孔,桥面长约32.15米,宽约4米,占地面积128平方米。桥南存一桥头柱,倒于地上,上刻“终柳大桥一九五六年八月”。终柳大桥是五十年代仲宫(原名终宫)通柳埠的必经之路,交通位置重要。终柳大桥是五十年代仲宫(原名终宫)通柳埠的必经之路,交通位置重要,对研究当地的地理交通、群众生活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由仲南村村委会所管

位于历城区仲宫街道仲北村内,该村部分群众为回族群众,清真寺与村一同建设的礼拜场所,现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管理单位是历城区伊斯兰教协会。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祈祷,教职人员学习、居住的场所。认真组织穆斯林群众学习,组织各项活动,加强教风建设,严格按照“爱国爱教、知法守法、团结稳定、活动规范、教风端正、管理有序、整洁安全和服务社会。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仲南村、仲北村中,南北向贯穿两村中部。始建年代不详,1958年整修加宽。石板街现存总长700余米,路面宽约3--6米不等,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路面用长130厘米、宽50厘米、厚20余厘米的石板铺砌,部分石板破碎,大部石板表面磨损严重。石板路南端约50米被水泥路面覆盖。原来石板街两侧的衙门胡同等数条胡同也为石板铺砌,现均被水泥路面覆盖,在石板街两侧现存数座清代及民国时期商铺、民居。在石板街北端北390米处,现存一座单孔石拱桥,名终军桥,与终军街同为纪念汉代终军而得名。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原东流水街105号,现五龙潭公园内。为二层小楼,东面临街,青砖小瓦,上下各3间,楼下为两间店铺及门房。砖筑墙基,墙为石砌,一脊两坡,顶施灰瓦,面积50余平方米。昔日周围皆小巷,自1922年至1927年,中共山东地方组织的领导机关均在这里设秘书处进行革命活动。1963年进行维修,复原了当时室内陈列。1983年扩建五龙潭公园时,拆除了旧址周围建筑和庭院,在其南侧新建了陈列室及亭榭等。在旧址北约20米处建有王尽美、邓恩铭的石雕像,像旁刻董必武《忆王尽美同志》诗一首。1977年12月23

位于历城区柳埠街道窝铺河西村东部小河西岸。属柳埠街道。存殿一座,砖石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出檐,卷棚硬山顶,梁上饰彩绘。殿内墙壁上存多幅壁画。前出厦,四根石柱支撑。殿顶改覆现代红瓦,窗改为玻璃窗。山门一座,顶改覆现代红瓦。院内存碑四通,其中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真武庙为记》碑碎为四段。据碑文记载,原建筑群内还建有九圣堂及大王庙,今不存。真武庙始建年代不详,现无人使用,附近村民自发维修,香火不断。真武庙周围为现代民居,庙之东、西各有一条小路,南约20米处河上建有一桥。西有省道103线。199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街道靳庄村内。明代创建,清代重修。城楼式建筑,台基过洞南北通贯,下部为石砌过街式基台,正中券顶过洞,过洞两壁嵌有明清纪事碑8通,青石板铺路;基台高4.9米、宽9.11米、长8.44米,上建阁,砖石结构,面阔3间,硬山覆瓦,阁内有壁画彩绘,前后均建有影壁。真武阁南北分别有“真武阁”、“齐川通鲁”题额,现存有明嘉靖五年(1526年)《重修靳庄真武阁记》碑一通。该建筑是古齐州通往泰山明清古御道上唯一一处楼阁式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研究价值。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

位于黑虎泉西路东段路北。会馆为浙江、福建旅鲁同乡会所所在地,故名。该会馆是由钱德沛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主办。其北门原在宽厚所街。1934年《济南大观》载:“浙闽旅鲁同乡会,主办人钱德沛。地点南马道。”会馆由一山门、二山门、戏台、中殿、后殿、后山门等组成。浙闽会馆主体建筑木结构雕刻、彩绘装饰,为人们研究会馆建筑历史、建筑技术、雕刻彩绘艺术、民俗文化等提供了实物数据。1949年由山东省邮电学校使用。1956年由济南殡仪馆使用。1975年由济南市冶金工业局(后改为济南市汽车改装工业公司)使用。1

赵家营村清真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北部,紧邻济南市槐荫区。以所在政区长清区平安街道赵家营村,得名赵家营村清真寺。保护级别为县级,占地1300多平方米,其中阿拉伯式礼拜大殿占地面积249平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米,寺内现存有康熙癸未碑是济南伊斯兰教碑刻史中仅存的四方康熙碑之一,其历史价值,弥足珍贵。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赵家庄西南,建于明朝。院落坐北朝南,原有大殿3座,现仅存2座,分别位于院落的东部与中部,总占地面积1804平方米,东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带前廊,硬山顶,灰瓦覆面,砖木石结构。中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小灰瓦盖顶,东山墙上镶有一碑,为“重修地藏王菩萨宝殿碑记”。东殿前原有一前殿,已毁,仅剩基础部分。该庙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为研究济南地区宗教建筑提供了新资料。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由赵家庄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

赵氏宗祠位于济南市历城区临港街道苏新村村西。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砖、石、木结构,小瓦扣脊,顶换为现代红瓦,门窗及后墙已改建。前墙用水泥勾抹外皮。梁架、基础保存较好。建筑占地面积51.48平方米。赵氏宗祠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为研究民国祠堂建筑形制提供了新资料。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由苏辛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7。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柳云小区(原张公坟庄)东,俗称张公坟。该出原为张氏家族墓地,现墓区占地约2000平方米,保存有张养浩墓葬1座、张氏族人墓葬4座、明清所立墓碑4通、石狮1对、四奇石之—的“麟石”1块。龟趺1尊、石坊1座,墓地植有松柏、杨柳等树木。近年来,张氏后人自觉加强保护,在墓区周围修筑了院墙,重新堆砌了张养浩墓封土,保留了墓区内四座较大的墓葬(墓主不详),将其他墓葬深埋,辟为文化公园供村民休闲。2006年济南市园林部门对该墓园进行改造提升,将其建成以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的小型景观公园。1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坝子村南部小清河北岸。建于中华民国十年(1921),为本村张氏家族祭祖的场所。由门楼、正厅、东西厢房、耳房组成四合院,正厅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1间,硬山式,砖石木结构,灰瓦覆顶,前出檐,檐柱础为鼓镜式,檐墙上部雕有“梅、兰、竹、菊”等图案。东西厢房均为面阔3间,进深1间,硬山式,灰瓦覆顶,柱础为鼓镜式,门窗改建。东西耳房均为面阔二间,进深1间,卷棚顶,灰瓦覆顶。门楼面阔1间,进深1间。所有建筑脊用白灰抹平,吻已毁。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东厢房和正厅之间有民国十年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张马屯村东偏南的一块空地,东到村东水泥路,南到村南水泥路,西到村边,北至房子。属王舍人街道。面积约8000平方米,整体呈长方形,东西宽80米,南北长100米,地表可见零星陶片,年代为大汶口文化、周代。该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为研究济南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分布情况提供了新资料,对研究古代聚落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该遗址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张马屯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32。

位于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张马屯南部,地处平原,西邻市区,东靠济钢等工业基地,南部有些断续的山地,北面不远就是黄河。属王舍人街道。遗址西至张马屯村至铁路涵路的南北生产路西20米,北至距铁路400米处东西田间小路,东至距南北水泥路150米处南北生产路,南至铁路,遗址呈方形,南北长近400米,东西宽近200米,面积近8万平方米。在地表采集到部分周代及汉代陶器残片。2007年5月,曾在遗址南部发掘过一小块地,在距地表1.5米深处,发现了后李时期的遗迹。张马屯南遗址西侧紧邻大辛庄遗址,文化年代跨度长,是本次文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街道章灵二村东北部,龙骨山北约50米。占地面积78.5平方米。所设立时间不详。张荣,元代名将,历城人,因率乡民抗击流寇被元政府提升,死后封济南王。墓现存圆形封土堆,直径约10米,高约2.5米,周围为农田,封土顶杂草丛生,水土流失严重。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济历城政发〔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为本次文物普查复查单位,对研究元代墓葬制度、历城名人有较高的价值。由章灵二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9。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石匣村西约500米铜壁山之阳,北临耕种小路,坐北面南,成品字形分布。属柳埠街道。存石砌墓冢三座,占地70平方米。中墓成正方形,面积约4平方米,两侧各有刻碑一通;右侧为金天眷元年太山元阳子张先生坐化记碑,正通书;左侧为清代光绪十六年流芳万古碑。左、右墓冢均为长方形,长2.5米,宽1.7米,面积为4.25平方米。1997年12月,历城区人民政府〔1997〕58号文件登记保护。由石匣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13。

张积中遗址位于长清区孝里街道东南4千米处的黄崖山上,该遗址为庞大的山顶建筑群,最西北方为一寨门,由一寨门经二寨门,在祭祀厅向东南、西南两个方向发展。由一寨门至最东南的建筑物约有3000米,至最西南的建筑物为全石结构,房屋约有1200余间,总建筑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该遗址脉络清晰,建筑体系完整,规模宏大。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行政区为孝里街道。管理单位为孝里街道政府。联系地址为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人民政府。

此处原住着张姓家族,张氏先祖当年武功超群,曾是“大明德王驾前带刀指挥”,故命名。明府城片区,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极富济南特色的老城区,这里不仅有100多处泉水,还保存着老济南的一些老宅院。位于济南市历下区王府池子北侧。原来的张氏家族大院建筑原始规模较大,院子很讲究、很完整,东有腾蛟泉(龙),西有起凤桥(凤),南北各有文武二庙相望,是五进院落共50余间房屋。房前屋后花卉繁盛,郁郁葱葱,有榆树、核桃、石榴、海棠、梧桐、丁香等,原有大门楼黑漆门板,有雌雄二狮威列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