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商河县玉皇庙镇张大人村西南100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新修复的封土堆高约3米,原墓地立有进士坊、文焕坊及石碑等,20世纪40年代均被调往黄河大堤防洪。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该墓封土堆被铲平,墓室顶部裸露,后被族人掩埋。墓主张久叙为明弘治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卒于嘉靖乙丑年(1565年)八月五日,商河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县志均有记叙。该墓是商河县保存较好的古代名人墓之一,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为研究明代人文历史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实物资料。2013年12月20日被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张官村北。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遗址北部濒河断崖处暴露有灰坑、红烧土块等遗迹,文化堆积厚约1.5米,采集遗物有夹砂及夹蚌壳红褐陶釜、罐、鼎足,泥质红陶钵、小口双耳壶等。1999年秋进行局部发掘,清理有灰坑,釆集和出土有夹砂褐陶釜、鼎、盆、泥质黄褐陶小口双耳罐,泥质灰陶钵口沿、卵形器、泥质黑陶罐等。为济南市一处重要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1992年6月12日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高庄村土地公庙位于莱芜区口镇街道张高庄,占地面积100平方米,管理单位为口镇街道张高庄村委会,有一间房屋,硬山顶,四梁八柱,砖墙,小黑瓦。

位于济阳区孙耿街道张沟村东北角。遗址地表暴露部分东西长50米,南北宽50米,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采集标本有陶器口沿等。据了解,在20世纪50年代前遗址高于地表2米多,面积有一亩多,上种有几十棵树,1955年打井时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高台被扒平,有的地方还被挖成坑。20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曾挖出一个灰陶鼎,鼎盖上有一陶文“著”字,在秦代建郡县时济阳县属著县。1979年底曾在遗址上挖过一条长2米、宽1米的深沟,因为出水停工,出土陶器标本多件、青铜剑一件,应为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2013年12月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张而村东北一古河道旁(当地百姓称为驮炭沟),为河旁台地。呈不规则形,采集标本有夹砂褐陶、夹砂灰陶,纹饰有粗绳纹、素面等,年代为岳石文化、商代、周代、唐代。该遗址东至古河道,西至张而村东的南北路,南至移动通信塔,北至农作物大棚,面积约23万平方米。张而遗址为本次文物普查新发现,为研究该地区古代文明史提供了新资料。该遗址由历城区人民政府登记保护。由历城区董家街道张而村村委会所管理。长途区号0531。邮政编码:250105。

位于济阳区回河街道张稷若村东。该墓原位于陈玉寨村东约500米处,1956年原省人委曾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0年因修建济(阳)太(平)县乡路(今济阳-庙廊县乡路),将墓葬迁至现址,墓志现存济阳区博物馆。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经学家,济阳区人,生于明万历壬子年(1612年),卒于清康熙丁已年(1677年)曾参与编修《山东通志》,撰有《仪礼郑注句读》、《周易说略》、《老子说略》、《嵩庵闲话》等,为济阳区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名人。2007年3月19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济南市天桥区锦缠街15、15—1、24、47号,锦屏街7、9、11、13号。其中,锦缠街15、15—1号为张东木东元盛染坊旧址,锦缠街24、47号、锦屏街13号为张东木南北住宅,锦屏街7、9、11号为保存较好、建筑质量较高的民居四合院。七组建筑均坐北朝南,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2015年6月23日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莱芜西南18千米,圣井西南5千米,牛泉镇西南亓省庄南群山中,当地人称其为“寨山”。南与崇崖山相接。呈西北向,海拔344米,占地0.5平方千米。系青石山,植柿树。春秋末期,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人展熊在此安营扎寨为王,曾名展熊寨,后改称为寨山。展熊寨并不高,但山势让人称奇。从远处看,像是被削去了山尖,山顶上整整齐齐有一块平台。展熊寨被群山拱卫,像是坐镇中心的大将,南观北望,视野尤其开阔。它山顶地势较为平坦,但东、西、北三面均为悬崖峭壁,仅西南一面较为平缓与南面大山相连。所在行政区域为牛泉镇,邮政编码

位于商河县玉皇庙镇张大人村南100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原有高大的封土堆和牌坊、石碑等,20世纪40年代末石碑、牌坊等均被运往黄河大堤防洪,20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封土堆被铲平,但墓室未被破坏。现墓室被埋于通村公路之下,保存较好。墓主人张邦瑞系明代进士,官至知府,是商河县明代历史名人,被录入商河县明、清及民国县志中,被当地人称为“张大人”,附近村庄也因此而得名。该墓对研究商河县人文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莱芜西北25千米,东南距寨里3千米。西至羊丘山,北至大渔池,东至东渔池,东南至宜山,西南至苏家坡村。地址隶属莱芜区寨里镇。(管理)单位是莱芜区文物局,邮政编码271111,所在(跨)行政区莱芜区,电话区号0634。

位于莱芜区寨里镇边王许村西百米处炮台地。建成时间1973年。产权(管理)单位是莱芜区文物局,邮政编码271111,所在(跨)行政区莱芜区,电话区号0634。遗址为高台平地,黄沙土,东西长90米,南北宽70米。这里系汇河与双龙河交汇处,水源充足,土质肥沃,适宜人类定居生活。

云遮寺位于吴家堡街道云遮寺村东。建于唐代,后被水淹,清代重建。占地0.152平方千米,建有大殿、东西廊房、禅房各3间,善事房6间。大殿前立石狮4个、石碑2块,建有韦陀殿、钟楼、山门等。供有释迦牟尼、观音、十八罗汉、送子娘娘等泥塑。寺院规模宏伟,柏柳茂盛,流水潺潺,景色壮观。1958年寺庙被毁,现仅存一石碑。

因所在村庄及墓穴朝代命名。臧庄商墓位于洪范池镇臧庄村中。臧庄在洪范池狭长山谷地带的南端。这个山谷地带古遗址处处相连。在该村北50米处,就是一面积较大,内函丰富的商周居住遗址,故命名臧庄商墓。商代墓穴命名,沿用至今。臧庄商墓位于洪范池镇臧庄村中。臧庄在洪范池狭长山谷地带的南端。此墓应是商代晚期的墓葬。墓葬有3人,中为墓主人,两侧应为殉葬人。这种葬制与安阳大司空村商代中晚期53号墓类似。铜觚、爵器物组合与安阳大司空村及后冈等地商代小型墓葬随墓情况相似。从器物特征看,爵的柱在流与板之间的口沿上,三棱形

月牙寺在历城区仲宫街道高而办事处核桃园村村南1000米,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为旧址翻建。进入月牙寺,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两侧学习的偏房、客房一应俱全。管理单位为历城区佛教协会。组织信教群众佛事学习、宣传教风教义,过宗教生活,教职人员学习、居住的的场所。认真组织佛教人员加强政治学习和道风建设,严格按照“爱国爱教、知法守法、团结稳定、活动规范、教风端正、管理有序、整洁安全和服务社会。保护级别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月庄村东北部,南大沙河西岸。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因窑场取土遗址破坏严重。2003年3—6月,山东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月庄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近800平方米,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期至汉唐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其中以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发现意义最大。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物有陶釜、钵、罐、壶、碗及石斧、锛、磨盘、磨棒、石球、骨针、骨锥、骨鏃等,属晚于后李文化的西河、小荆山遗址所代表的一类遗存,早于北辛文化早期遗存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西南800米,云台山北麓的山凹中依东、南、西三面自然形成的石崖而建,因山得名。创建于元元贞元年(1295年),明、清重修,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原有正阳门、大雄宝殿、椎尊宝殿等建筑,早年倾圮,现仅存明代修建的椎尊宝殿,面阔三间6.40米,进深一间1.50米,高约8米,石结构,拱券顶。椎尊宝殿内东壁上、中、下各凿刻一龛,上、下龛各雕造像5尊,中龛7尊。其中,13尊结跏趺坐,高0.80—1.20米不等;4尊立像高0.40-0.70米不等。椎尊宝殿南侧石壁上

原是日军侵华的一个骑兵营驻扎地旧址。管理单位无详时间细记录,据7313军工厂相关工作人员口述设立年份在一九四几年,具体年份无从考证。原日军骑兵营驻扎地为于腊山立交桥南,济南市槐荫区段店南路123号,济军第7313军工厂宿舍院内。占地面积为900平方米。日式建筑,包括办公室、仓库。屋檐上有形似樱花瓣装饰的元素,建筑采用砖石垒砌,外立面加以粉饰,建筑东立面开一门两窗,房檐采用日本元素装饰,屋顶为红瓦。周边有9路、K90、172公交车。由济军第7313工厂管理,为市级级别。所属行政区是段店北路街道办事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亓城村袁洪峪度假村南的半山腰。建于20世纪60年代,为战时的藏兵洞,与长岭村防空洞配套使用。该设施为“T”字形,长约1500米,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洞口朝东,高约2.2米,宽约1.5米。洞内有房间、厕所、蓄水池、下水道等设施。洞内高约3米,宽约2米;洞内房间长约6米,宽约2.5米,高约3米。该防空洞为有鲜明时代特色的20世纪军事文化遗产,现由济南铁路学校袁洪峪度假村使用。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