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方原名拉荒,壮语Lajsoeg“拉laj”指的是下面(山脚、山下),“荒soeg”指的是荒凉,即:荒凉的低洼地。因村处低洼,年年受水灾,一片荒凉而得名。清光绪四年(1878)建拉荒圩。民国时期以谐音改为嘉芳圩。1962 年简写为加方。
传明代思恩州顺义门有金华桥,便利群众赶圩,故得名桥利,后简写成乔利。
“古零”指的是古零社区古零街,原是零姓人始建。
里当圩原名溪当圩,传明正德十六年( 1521)建成,因圩两侧小溪北流1千米后为山所挡而汇入消水洞,故名。民国时期以壮语Rijdangj 改为里当圩。“里 ni"指小溪,“当dangj"指阻挡。
传清雍正十年(1732)林姓人在路边搭棚卖粥,后渐成圩,得名林圩。
“百龙滩”指红水河河滩。
丁当圩原名登昌圩,传清乾隆五年(1740)由劳登昌先摆摊设店,后渐成圩集,故名。清道光十四年(1834),当地建有一庙,庙内大钟常丁当作响,“登昌圩”慢慢叫成“丁当圩”。
该圩北面有一山峰似屏风,故名。
原圩西北自古以来有一泉潭,故名。
都结,壮语Dujgiet,“都duj”即峒,“结giet”指凝结,意为宗族聚居的山间平地。传南宋宝祐五年(1257)都结土州州官农威烈将州署从旧州(今天等县进结镇)迁此建圩,故名。
布泉,壮语Mboqcenz,“布mboq”即泉,“泉cenz”是借汉增词。该圩南面有一泉,故名。
那桐,壮语 Nazdongz,“那 naz”即田,“桐 dongz”指桐油果树。因圩场处在长有桐油果树的土坡上,坡的四周是水田,故名。
“南圩”意指县城南面的大圩场。
乔建,壮语 Giuzbenq,“乔 giuz”指桥,“建 benq”指木板,指木板桥。传圩附近岜关山脚下有涌泉,水流成沟,村民架木板桥行走,故名。
雁江,意为靠近右江飞翔的鸿雁。驻地原名下颜,1934年根据其地形似鸿雁,紧靠右江,始改名雁江圩。
城厢意为县城内外一带。
意为“兴隆发达、长治久安”。
仙湖圩,传古代有天然湖,曾有仙女入湖戏水,故名。
热门文章
昱东街道
伏山乡
兰江街道
东张镇
滴道区
会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