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驻地距武宣县城二塘路(“塘”,古代当地路程计量单位,10华里为一塘),故名。
传桐岭街始建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因其四面山岭皆种梧桐树,故名。
"禄“是指禄村;”新“是指新街。
传明成化十八年(1482)妙皇街有显应公、陈文公两大庙堂,得名“庙王”,1918年,时任县长黄祖荣认为“庙王”古老陈旧,且有封建迷信之嫌,遂取方言同音改为“妙皇”。
传水晶街始由陆氏、刘氏、唐氏于清初迁建,因原有东、西、南、北四个门楼,得名“门楼圩”,后因东、西两面常有河水流进圩内而得名“水浸”,再后谐音改为“水晶”。
以境内象山取名。象山因山上有五彩祥云于雨后形成白象列队绕山而过,故名。
因寺村街南面原有一座崇福寺,寺碑载:“寺以名村,村以寺重,是以两相关至切也”,故名。
传马坪街始建于清朝年间,时因人们常在附近草坪上放马而得名“放马坪”,后简化为今名。
传运江街(今运江旧街)始由广东人于明末迁建,因有江河,水路运输方便,故名。
传象山之上有五彩祥云于雨后形成白象列队绕山而过,得名“象”;“州”为古代行政建制,隋开皇十二年(592)置象州,故名。
因罗秀街罗姓人居多,且建在河边,风景秀丽,故名。
因大乐街靠山近水,土地肥沃,人们乐于在此生活,故名。
传石龙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因地处柳江旁,对岸有石灰石岩层连缀似龙,故名。
百丈街原名“白江圩”,传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被洪水冲毁,后迁至西面距旧址百丈处重建,故名。
传中平街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因地势平坦,且位于各村中心,故名。
北更街,壮语Bakgvengqgyai,“北,bak”指口,”更gvengq”指光亮,“街gyai”指街圩。传北更街始由王氏于明成化年间(1465 ~ 1487)迁建,因街头有一个光亮的山坳口,故名。
因地处忻城、来宾(今兴宾区)和柳江三县交界处,治安混乱,生产落后,时任县长决意治理该地,寄望该乡一改旧貌成为县东一安定富足之地,故名。
传大塘街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因附近原有一方大水塘,故名。
热门文章
把荷乡
龙茗镇
夏石镇
凭祥市
凭祥镇
上映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