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设立关口,建在紫荆岭上,每逢夏季漫山遍野长满紫荆树,花香四溢,得名紫荆关,因村居关城内,取村名紫荆关,因镇政府驻紫荆关,故名紫荆关镇。

“巨日合”系蒙古语,意为“心脏”,因村南一座酷似心脏的孤山而得名。“镇”为行政区划通名。

取 "人民民主专政"之意。

明代虏警、平虏即靖虏、镇虏之意。后来因“虏”系对少数民族带有侮辱性的称谓,清朝宗室系少数民族中的满族,对此禁忌甚深,故取谐音为“罗”,得名“平罗”。

明代,人们在驿站路边开挖出一个长两千米、宽百米的狭长水塘,为远途劳顿的车马提供水源,人称“长湖”,故名。

郊纳,布依语音译,“郊纳”系布依语译音,意为田头上的寨子。

以蔡家桥命名。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原名定远桥、福成桥,由于是蔡氏建造,后改名为蔡家桥。

“孟楼”指孟姓人家建造的房屋楼宇,“镇”即乡级行政区。

上思,壮语Sangswh,壮语译音,即瀼水,因城居于明江上游得名,古称瀼水,后近音写成“上思”。

1928年---1935年为“乱柴堡”; 1949年10月新政权建立后称乱柴乡,解放后“乱柴”逐渐演化为“联财”。

因镇政府驻地涝池村有2000余众,乃上世纪初山东移民来陕定居之地,概因山东又称“齐鲁”,当地人为纪念“从来之处”,故称齐村。

镇驻地妼姆山,下有妼姆街。传说古时候本县后叶王姓迁此山脚生活。生有一子后,当家劳力暴病去世。妻守寡养育儿子,抚养公婆。儿子成长考入功名为官。村里视以为傲。后人为其塑像筑庙。意为美丽贤惠的榜样。该山亦称妼姆山。村称妼姆山。镇以山街得名。

因地处较长的坝子,故俗称“五里坝”,集镇东部有一山,山上柏树成荫,其状如钟,故名为撞钟山(古称扣钟山),钟山因此得名。

华蓥山位于境内而命名的县级行政区。

岁丰熟,民安乐,亦谓富饶安乐。

因街道办事处驻地在兴华路,故名。

昭帝时,赵允国奉命带兵在甘肃平叛,元平元年被封为营平侯,本始二年,统领四万余骑,驻屯于北部边境,赵允国一生在陇西(今天水)至新疆边陲征战近50年,多次经过和驻扎于清水,留下许多传说。有一次赵允国在率兵抗击匈奴犯边、平息陇西诸羌叛乱的战争后,见清水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便在这里驻兵,作为后方基地。有一天,赵将军登上驼山观景,指着山下说:“此地人稠,水清,两龙(指苑川河和杨家河)相汇,颇似老夫家乡清水(甘肃清水县)也。”跟随的地方士绅遂将此地改名为清水。另相传,唐太宗贞观元年(641)年,文成公主与松

“达来诺日”系蒙古语“达里诺尔”,意为“大海一样的湖”。

680 681 682 683 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