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普”意为“马鞍形沟里”。

因境内清风岭而得名。

昔为七条道路之交点,故名。

同老,壮语 Doenghlaux,“同 doengh”指田垌,“老 laux”意为大。因同老街原是一片宽大的田垌,故名。

《方舆纪要》,云“大冶县铁山,县北四十里有铁矿,唐宋时于此置炉,烧炼金铁。”“铁山”为山名,意含铁之山。

因大宁河主要支流柏杨河横穿过境,故名。

格里坪镇原名格地坪,因此地有一块1.5平方公里,宽阔、平坦的大坝子,而得名。

因镇政府驻高耀村而得名高耀镇。传说五代时此村有人名叫高耀,在此地最高山峰建筑台观星,而得名高耀村。

因驻地白节滩得名。相传明末有一位白太守,为官清廉、爱护百姓,明亡后,太守逃至此地,投滩尽节,故名白节滩。

祈盼和平之意。

明朝初年成村,有闫、王两姓在此落户,因地势低洼、遍地蒲草,与西蒲洼对称,名为东蒲洼。

北临太行山,故名。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魏桥村,故名魏桥镇。

新建,寓含寄托后人努力改变面貌之意。

原名镇远乡,因距离县政府驻地镇较远得名,又因“镇”字有镇压之意, 故1958 年改用当地壮语 同音字“进”,叫进远乡。

传此地原名太宁镇。明万历年间当地百姓被诬谋反,后受谢姓将军帮助得以平反。太宁镇百姓为报答谢将军的大恩,遂将太宁镇改称“谢旗营”。

此地村庄以贾姓居民居多,取名贾庄。因镇政府驻贾庄而得名。

因早年此处荆棘丛生故名。明朝称:棘针铺、《南金乡士志》称葛针堡,俗称荆棘为葛针。古时在革镇堡东西修筑烽台古堡,故称葛针堡,又转写为革镇堡迄今。

630 631 632 633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