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街,传曾有位风水先生路经该地,说该地风水好,将来定出大将军,故名。

板榄原名板览,因初时此地都是木板房子,且排成一览无余的一条直线,故得名“板览”,后误写成“板榄”。

泗顶,意为四座山顶,因驻地位于马鞍、白面、腊竹、元宝四山之间,“四”与“泗”同音,故名。

传融江浮石村河段中有块巨石,从未被河水淹没过,像浮起来一样,故名。

传说在河西圩场上最早有一家酒坊,取名“长安酒坊”,该镇即称长安镇,寄寓长治久安之意。

因驻地设在鹿寨镇,以镇名县。鹿寨,明永乐十一年(1413),称牛摆堡,属永福县;明正统五年(1440),改鹿寨堡,因堡南2.5千米处有鹿寨山得名。鹿寨山初名六寨山,因山有六峰耸峙而得名;后因峰如鹿角,且当地“六”与“鹿”同音,更名为“鹿寨山”。

拉沟,壮语 Lajgaeu,“拉laj”指下面,“沟 gaeu”同汉义,即山沟。因村处山麓,溪沟环绕,故名。

导江街,原称倒江,因地处柳江和其支流汇合处,河水回湾倒流,故名。后谐音演变为导江。

因地处洛清江与柳江交汇处,故名。

清同治年间属修仁县管辖,修仁县地石墙堡至桐格村分为十个排(排:清代政区名称),此地被列为第四排,故名。

黄冕街原名黄村,传唐代始建村,来历不可考。据民间传说,宋朝名将杨文广在此打仗时帽子跌落,故更名黄冕。

此地大小石山耸立,而山间地势平坦,故名。

寨沙街原名朝阳。传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龙江集市迁市于此,因后靠山寨,前有沙洲,改名为寨沙。

因洛江畔上有旧县、下有新县,中间有平乐镇三个横水渡,厅设平乐镇,故名“中渡”。

该镇南边有一高山,山有六峰,山角有二泉涌出,可供灌溉,称之为六寨山。因耸立的山峰形似鹿角,故将六寨山改为鹿寨山,鹿寨由此得名。

原来是洛崖公社管辖的一个大队名称,来源于寨梧大队、隆大大队合并成一个大队,各取第一个字,称“寨隆”。

太平街,传清乾隆元年(1736),覃、莫两姓人开始定居于老街,因此处是当地最大的平地,“大”与“太”谐音,故名。

社冲,壮语“拉冲Lajcoengz”音译转写,“拉laj”意为下面,这里指末端,“冲coengz”即山间平地。原驻地北面有条被山洪冲成的平地,村子处于平地末端,故名。

61 62 63 64 65